- 刘瑛;张威加;
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在非政治化解决国际投资争端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一些东道国逐渐开始对投资者提起反请求,以求缓解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偏向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现状。然而,迄今绝大多数东道国提起的反请求都被仲裁庭基于国际投资协定中范围条款约定含糊、仲裁请求与反请求之间缺乏关联性等原因确认无管辖权或被驳回,与快速发展并逐步健全的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相比,东道国反请求规则的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在现有的国际投资条约体系中普遍缺乏关于反请求的直接约定以及关于投资者义务的情况下,在新的国际投资贸易背景下,中国有必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协定条款,在中国谈判和签订的自贸协定及投资协定中设置明确的反请求规则,将投资者所应承担的义务确定化,明确对东道国的归责方式,以便更有效地应对投资者可能提起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案件,制衡投资者的权利。
2018年01期 v.31;No.128 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4 ]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619 ] - 衣淑玲;
晚近,以条约为基础的、解决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投资争端的国际投资仲裁机制备受质疑,而其监督机制的改革备受关注。继美国缔结的国际投资协定中提出国际投资仲裁上诉机制之后,欧盟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设计了国际投资仲裁初审仲裁庭和上诉仲裁庭。基于确保仲裁裁决的一致性和可预见性等考量因素,国际投资仲裁上诉仲裁庭运作面对的问题仍需逐步解决。我国应该积极研究国际投资仲裁上诉机制及其多边化问题,使之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
2018年01期 v.31;No.128 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8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515 ] - 张妍妍;
长期以来,中西方关于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的背后隐含着一个错误观念,即以人权观统摄人权保障观,这也是国内外人权领域惯常的研究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权利类型的增多,人权观已不能独立承担人权从应有状态到法定状态,再到实有状态的转化使命。人权保障观具有不同于人权观的独特的研究视阈和价值指向,应分立于人权观的研究视阈,以更好地从实践层面对权利运行予以思想指导。对人权保障观的正确定位要正视其与人权观的差异之处,但也不能割裂二者间的内在关联。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合理建构人权保障观的研究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保障观进行科学解读,加快推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
2018年01期 v.31;No.128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8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00 ]
- 佘国秀;
《丰乳肥臀》是莫言长篇小说中文化意蕴复杂、争议颇大的一部。这部小说以人为核心,表现与人的存在相关的诸多因素,将中国式的言说方式上升到人类普遍哲学的高度,探讨人的存在的真理。《丰乳肥臀》在人与存在的价值言说上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产生了视野融合:"孤独个体"无法统一的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同历史悲剧的必然性;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和人物喷薄欲出的生命力;摆脱物的存在与缺失自我的复归。基于存在主义视阈解读《丰乳肥臀》中人的存在、自由、担当与尊严,以期实现对人类生存共性的哲学性思考。
2018年01期 v.31;No.128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2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87 ] - 江涛;
80年代初期,文坛出现了一批"市井小说",它们伴随着"寻根文学"的兴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学思潮。不过,与寻根作家纷纷潜入原始荒蛮的边地和乡土中探索民族文化心理不同的是,将叙述焦点集中在城市的他们,却更像是对市井传统的再回首,在古色古香的城市想象中复现了久违的市井空间和市井伦理,因此,这类写作常年被学术界以"缺乏现代性特征"的由头而拒绝在"城市文学"的大门之外。然而,看似复古倾向的背后却掩藏着某种现代性书写的萌芽,这种萌芽的表征与"市井传统"本身的现代性存在着时空与结构上的互文关系,需要重新审视、思考和评估。
2018年01期 v.31;No.128 6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2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55 ] - 肖笛;
中国文化"走出去"除本土自主译介和出版发行以外,也有域外国家的自主译介与出版。以英国2000-2009年期间自主译介出版的大陆作家中文小说译作进行量化和分析,结合此间7家英国主流媒体发表的相关书评,探讨与诠释此10年间中国小说在英国译介与传播的接受状况。期望研究结果对阐释英国接受中国文化的态度,对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及其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照。
2018年01期 v.31;No.128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4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72 ]
- 方铁;
中原王朝治边的理念、方略与制度安排相对完善,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治边理念"是中原王朝治边思想与方略形成的基础,主要包括天下观、边疆观、华夷观与夷狄观。"治边方略"指历朝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所形成较稳定的谋略与传统,核心部分是地缘政治方略、文化软实力方略、博弈谋胜方略。"制度安排"包括制度制定以及修改完善的过程。边疆统治制度是中原王朝治边的理念、方略的制度化体现。中原王朝的边疆制度,可分为秦汉至宋代施用于整体边陲的羁糜治策、元明清时期以土官土司制度为代表的因地制宜型制度两个发展阶段。自元代起,中原王朝对邻邦实行藩属国制度。
2018年01期 v.31;No.128 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5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557 ] - 徐黎丽;杨丽云;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结合多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实践,所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在于"民族"与"区域"两大因素要相辅相成。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近40年,且市场经济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影响,因此,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内容就必须随时代变迁而适当完善。完善的基础仍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不动摇,完善的核心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最终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
2018年01期 v.31;No.128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75 ] - 胡晨;
当苗族群众与封建朝廷处于武装对抗状态时,其民族意识中依然有某种弱性正变量的存在,主要体现在对抗的被迫性、平乱的主动性和守卫的积极性。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受族群自身的分化、利益追求的差异和朝廷教化的影响。民族冲突中苗族国家认同意识弱性正变量的存在,具有民族文化的融合价值、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价值和突破历史条件局限的超越价值。在清朝这一封建王朝时期,能够将国家认同意识放在民族认同意识之上,体现了苗族群众崇高的思想境界,值得充分肯定。
2018年01期 v.31;No.128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