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 论人与自然的双重关系

    曹孟勤;徐海红;

    在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中,人们将"自然"等同于自然物,并围绕着自然物本身是否具有内在价值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本身的不可公度性和不可调和性宣告了生态伦理学的道德谋划处于失败的境地。"自然"不仅是自然物,也代表自然宇宙秩序。因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单向度关系,而是双重关系:一为人与作为自然宇宙秩序的本体自然的关系,二为人与物性自然的关系。建构人与自然的双重关系,在不可僭越自然宇宙法则和充分利用自然物之间保持必要张力,从而使人既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物,又能够限制人类对自然物的滥用。

    2011年03期 v.24;No.9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6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654 ]
  •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创造性诠释——何中华的“马克思本体论观”述评

    张宝英;

    何中华《重读马克思》一书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肯定,显示了作者的独特视角。它提示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即实践这一原初范畴内在地蕴含着"是其所能是"和"是其所当是"两个维度,恢复了超验性和人学立场。该书揭露了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读及其原因,这有助于恢复马克思哲学的睿智和本真性。该书通过对马克思哲学的创造性诠释,揭示了回到历史和恢复人的在场性对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本质意义。

    2011年03期 v.24;No.94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1 ]
  • 韩国儒学的道学思想

    邢丽菊;

    道学又称理学,指的是宋明间持续七百年的思想主流,而朱熹是这些思想的集大成者。韩国视野中的道学是一种正确认识人伦事实判断的客观真理和价值判断的规范性知识,修养人格以期在社会上实现正道的一种实践性学问,它同时具有人道精神、哲学精神与义理精神三个方面。在韩国固有的传统思想里便有道学思想的萌芽,而宋代的道学思想于高丽末期传入韩国。韩国道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郑梦周、赵光祖和赵宪。在道学思想的三个方面中,韩国的道学思想尤其强调义理精神。由于国家规模、民族传统以及社会条件的不同,中国的道学思想是在包括性的、远心的立场中形成了以包容性的人道精神为中心的思想。与此相比,韩国的道学思想则在内在的求心的立场上形成了以批判性的义理精神为主流的思想,这可以说是韩国道学思想的特征。

    2011年03期 v.24;No.94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3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26 ]

法学研究

  • 物权公示前置主义之构建

    陈本寒;艾围利;

    物权的保护借助于权利不得侵害的一般法理即可实现,而物权公示制度旨在保护物权交易中的交易相对人和特定第三人,或者说物权公示的目的在于防止权利瑕疵。擅长抽象的德国学者也没有完成对占有、交付、登记等进行的抽象,概括出上位概念——物权公示方法,而是直接将占有、交付、登记等同于物权公示方法。物权公示方法应该是一种公开的、可识别的、具有可持续性的物权外观。重构之后的物权公示制度为了与"公示要件主义"和"公示对抗主义"相区别,可以称之为"公示前置主义"。

    2011年03期 v.24;No.94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6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507 ]
  • 集体管理组织与著作权保护困境

    王吉法;李阁霞;

    著作权集体管理目前是行使著作权的重要方式。我国现有五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目前存在管理范围重叠、收费方式以及著作权使用费分配存有争议等问题。鉴于著作权集体管理比著作权人自行授权及著作权代理在理论上更有优势,所以对著作权集体管理进行完善很有必要,应完善许可使用费收取和分配方式,制定合理的管理费提取标准,并引入反垄断法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规制。

    2011年03期 v.24;No.94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0 ] |[引用频次:39 ] |[下载次数:959 ]
  • 保险责任开始的认定标准研究——以保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权益为立场

    史卫进;栾少华;

    在投保人预付保险费后至保险合同成立前的所谓的"保险空白期"内,如何界定保险人的保险责任,以充分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权益,在各国和地区保险法上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制度和理论。在归纳各国和地区在保险责任开始问题上形成的立法例、司法判例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以保险责任开始的属性、正式保险单的保险责任开始、暂保保险的规则、临时保险制度和追溯保险制度等问题为重点,对保险责任开始的认定标准和法律对保险责任开始的干预规则进行研究,在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利益的立场上,解决"保险空白期"的保险责任承担问题。

    2011年03期 v.24;No.94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5 ]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818 ]
  • 行政诉讼类型化的目的与标准

    门中敬;

    作为研究方法的行政诉讼类型化,主要关涉类型化的目的、标准(分析方法)及其选择问题。行政诉讼类型化的目的有二:一是提供"无漏洞"之法律保护,二是增进公民权益保护的实效性。类型化的上述目的应受一定程度的限制,以利于正确诉讼类型的选择。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基本分类标准,主要有诉讼标的的性质、诉讼请求的内容、行政争议的性质以及判决的内容与效力等几种。上述基本分类标准的选择,应符合诉讼体系和逻辑上的一致性、基本诉讼类型划分的涵盖性和简约性以及诉讼类型体系的开放性三项基本要求。参酌世界通行的"以权利保障为原则,以客观法秩序维护为例外和补充"的行政诉讼类型化模式,并考虑中国行政诉讼审判实践,在未来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应考虑确立"判决的内容和效力"为行政诉讼类型的基本分类标准。

    2011年03期 v.24;No.94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801 ]
  • 侦查监督的制度困境及其突破——兼论最高人民检察院“四项改革规定”

    雷振斌;

    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但目前侦查监督的运行状况却存在不平衡、不及时及监督不力的问题。导致侦查监督制度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侦查监督与公诉的关系、侦查监督与侦查的关系定位不适当,从而影响了侦查监督的动力与能力。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四项改革规定"对改善侦查监督有促进作用,但由于受现行制度框架的限制,仍然存在不足,未来的制度改革应该继续从理顺侦查监督与公诉、侦查的关系入手,着力于提升监督的动力与能力。

    2011年03期 v.24;No.94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7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584 ]

文学研究

  • 意识形态文论与圣经批评

    梁工;

    20世纪中期以后,一批研究者运用意识形态理论观照圣经文本外部与内部的意识形态冲突,为深入理解这部古老经典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研究模式。它有助于观察者纠正简单、片面、肤浅的思维惯性,形成趋于纯熟、全面、深刻的阅读视界,对圣经本身乃至理解、运用和传播圣经的历史达成更为周全的认识。意识形态理论视野中的圣经文本批评涉及意识形态批评的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圣经意识形态批评的研究实践,包括女性主义批评、解放神学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

    2011年03期 v.24;No.94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8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14 ]
  • 作为公众话语的身体——论新感觉派小说的身体想象

    耿传明;李国;

    身体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话语体系,它处在一个永恒的流变当中。同时,两性身体作为一种想象体存在,通过"阅读"能指的身体符号所呈现的活动方式、症状等,便能发现它背后隐含的所指意义以及意义的变迁过程。所以,身体的意义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人际关系中建构出来的。新感觉派小说对身体的想象与描写其实是对身体意义的再建构:一方面,这种对身体想象的再建构与五四文本相比体现了由理性追思的个体性向感性享受的公共性的转变轨迹,体现了相对应的身体作为公众话语的特性;另一方面,与上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的作为革命式公众话语的身体想象相比,新感觉派小说表现出了作为消费式的公众性话语身体想象。

    2011年03期 v.24;No.94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1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610 ]
  • 被压抑的个人现代性——以《梦之谷》和《神的失落》为例

    周丽娜;

    在抗战时期的知识分子长篇小说创作中,萧乾的《梦之谷》和王西彦的《神的失落》所隐含的问题远非目前研究所呈现得如此简单,它们共同涉及了中国现代知识者自我身份认同、个性解放过程中两性同盟与分歧等复杂问题的叙述。它们共同彰显的是在中国传统经济伦理与中国现代社会宏大目标的双重压力下,另一种"被压抑的现代性"——个人现代性诉求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表达与书写的艰难。两个文本的存在确证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始终是一个"新旧杂陈、多声复义"的存在,对此类文本的新阐释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突破现有文学史叙述框架,呈现一个更为真实丰富的文学历史。

    2011年03期 v.24;No.94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2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63 ]
  • “话语”:作为一种批评理论或社会实践——“话语”概念的知识学考察

    刘继林;

    "话语"是当下学界备受重视、使用频率极高的流行术语。"话语"在使用中,其能指与附加功能被无限放大,而所指与基本意涵却呈现出混沌的一面。因而,我们有必要对"话语"概念进行重新的梳理与考察,继而勾勒出"话语"概念的变化轨迹:即"话语"如何突破纯粹的"语言"范畴而进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并实现其在社会文化实践领域的批评功能指向的。

    2011年03期 v.24;No.94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4 ]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1167 ]

民族关系研究

  • 寒国考

    张富祥;

    古寒国出于逢蒙氏,逢蒙氏又为史前祝融部后裔豢龙族的一支。"五帝"时代后期,这一支族自今豫东鲁西地区迁居潍淄流域,夷夏交争之际一度依附于"因夏民以代夏政"的有穷氏后羿,后取代有穷氏而自为盟主,直到夏王少康即位前复为夏后氏所灭。按古本《竹书纪年》所记,寒国的存续年代,若从寒浞杀羿算起,至寒浞被杀为止,前后凡76年(约公元前1910-前1835年)。由部族史到华夏史,寒国的兴亡是个转关。民间传说的嫦娥本称"恒娥",为女巫之通名,其原型可能是寒国的女首领,亦即逢蒙氏之女祖。

    2011年03期 v.24;No.94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5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75 ]

历史文化研究

  • 日本传统绞染工艺的缘起与发展

    金少萍;许金菁;

    绞染是日本传统染色工艺之一,其缘起与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渊源关系。隋、唐时期,伴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文化背景,"绞缬"工艺传入日本,其后在日本得到了较大发展,为日本本土绞染工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1年03期 v.24;No.94 8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4 ]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958 ]

经济管理

  •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思考——基于现代社会的政策研究

    刘险峰;曹丽媛;艾量;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历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在快速地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现代化的结果,老龄社会也是一个处于转型期、高风险的社会。因此,在现代社会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前提。

    2011年03期 v.24;No.94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8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52 ]
  • 山东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慧;

    采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山东省2000-2009年的数据对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山东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效率以及劳动力素质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山东省应该继续推进加工贸易的发展,着重提升劳动力效率和素质,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产业集群发展。

    2011年03期 v.24;No.94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09 ]

语言学研究

  • 汉语词源学史研究的方法问题

    曾昭聪;

    词源学(或称语源学)作为研究词的形式和意义的来源的学科,是语言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方法问题的探讨尚欠深入。汉语词源学史的研究要注意研究方法,从材料出发,充分注意古人词源研究方法以及古人词源探讨方式的多样性,才能得出正确全面的观点。

    2011年03期 v.24;No.94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1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30 ]
  • 《红楼梦》“儿”缀称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唐雪凝;高航;

    《红楼梦》"儿"缀称名遵循社会语言学"权势"与"等同"两条原则。在权势不等的人中使用,只可能是单向的,体现了交际双方不平等的权势关系。在权势相等时,有无等同关系制约交际者是否使用"儿"缀称名,以显示亲密或礼貌。这体现出权势关系不同参数之间的竞争以及在等同原则支配下交际者使用"儿"缀称名的不对称性。

    2011年03期 v.24;No.94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90 ]

  • 来稿须知

    <正>《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一直坚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刊方针和"求新求实"的办刊原则,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近年来连续取得喜人成绩,创出了品牌:继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学报"后,2002

    2011年03期 v.24;No.94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27 ]
  •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烟台大学民族问题研究基地成立

    <正>2011年4月29日,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烟台大学民族问题研究基地成立揭牌仪式在烟台大学综合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主任金星华、副主任黄忠彩、杨盛龙及有关处室

    2011年03期 v.24;No.94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4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