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明德
现在,不少学校都提出了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而"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授和培养一流的人才。无论是一流学科还是一流教授都要有一流的科研作支撑。"一流科研"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某一成果应当是一流的,这是科研的基本要求。第二层次的"一流科研"有如下四个主要标志:第一,必须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第二,能够引领学术潮流;第三,能够创建新的学科体系,至少能够带起一个学科的持续发展或为某一学科的创立奠定基础;第四,建立自己的学派。就每一个人的具体的科研工作而言,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应当具有如下几种眼光或思维:第一,要有发现问题的眼光;第二,要有时代思维;第三,要有国际化思维;第四,要有多学科的思维。此外,出一流的科研成果,要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也需要有好的制度作保证。好的制度首先需要制度设计者要有一流的学术眼界、一流的思想境界及一流的管理理念。所谓好的制度,第一,通过利益调整和分配制度,激发人们的潜能;第二,能使成绩突出者有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第三,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引导人们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第四,给教师和科研人员比较宽松的政策和比较充足的时间,以满足他们对某一领域的极大兴趣或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好奇心;第五,建立合理的有效的评估机制。
2004年04期 363-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76 ] - 崔明德
现在,不少学校都提出了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而"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授和培养一流的人才。无论是一流学科还是一流教授都要有一流的科研作支撑。"一流科研"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某一成果应当是一流的,这是科研的基本要求。第二层次的"一流科研"有如下四个主要标志:第一,必须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第二,能够引领学术潮流;第三,能够创建新的学科体系,至少能够带起一个学科的持续发展或为某一学科的创立奠定基础;第四,建立自己的学派。就每一个人的具体的科研工作而言,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应当具有如下几种眼光或思维:第一,要有发现问题的眼光;第二,要有时代思维;第三,要有国际化思维;第四,要有多学科的思维。此外,出一流的科研成果,要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也需要有好的制度作保证。好的制度首先需要制度设计者要有一流的学术眼界、一流的思想境界及一流的管理理念。所谓好的制度,第一,通过利益调整和分配制度,激发人们的潜能;第二,能使成绩突出者有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第三,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引导人们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第四,给教师和科研人员比较宽松的政策和比较充足的时间,以满足他们对某一领域的极大兴趣或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好奇心;第五,建立合理的有效的评估机制。
2004年04期 363-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76 ] - 张宏
把先进文化同多元文化统一性的讨论放在广义的世界文化背景中,才能给出多元文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的巨大价值和必须加以尊重、维护的理由,进而揭示先进文化的内涵和标准,分析先进文化同多元文化可以统一的依据;才能说明我国提出用"三个代表"理论(实质即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及其标准)作为立国和执政的指导思想与在国际上提倡多元文化、反对西方强势国家视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为先进文化并向发展中国家推行的做法是不矛盾的。
2004年04期 369-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03 ] - 张宏
把先进文化同多元文化统一性的讨论放在广义的世界文化背景中,才能给出多元文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的巨大价值和必须加以尊重、维护的理由,进而揭示先进文化的内涵和标准,分析先进文化同多元文化可以统一的依据;才能说明我国提出用"三个代表"理论(实质即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及其标准)作为立国和执政的指导思想与在国际上提倡多元文化、反对西方强势国家视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为先进文化并向发展中国家推行的做法是不矛盾的。
2004年04期 369-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03 ] - 武爱玲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有全面发展的新人。这种新人在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又具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想和道德品质。要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只有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也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只有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才有每个人真正的全面发展。
2004年04期 375-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94 ] - 武爱玲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有全面发展的新人。这种新人在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又具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想和道德品质。要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只有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也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只有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才有每个人真正的全面发展。
2004年04期 375-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94 ] - 杨春时
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以相应哲学范式的历史演变为基础。古代西方哲学关注实体本体论,具有客体性特征,古代西方美学因而表现为客体性;近代西方哲学关注认识论,近代西方美学表现为主体性;现代西方哲学关注生存论,现代西方美学表现为主体间性。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范式转变,勾勒出西方美学体系的发展脉络,是今天建设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2004年04期 379-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下载次数:3177 ] - 杨春时
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以相应哲学范式的历史演变为基础。古代西方哲学关注实体本体论,具有客体性特征,古代西方美学因而表现为客体性;近代西方哲学关注认识论,近代西方美学表现为主体性;现代西方哲学关注生存论,现代西方美学表现为主体间性。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范式转变,勾勒出西方美学体系的发展脉络,是今天建设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2004年04期 379-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下载次数:3177 ] - 李文义
"礼""命""仁"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概念,"仁"和"礼"之间是双向互含的关系,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命"是仁礼能否合一的关键。孔子在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时,立足于仁,着眼于礼,礼是一种手段,仁礼合一是一种最高境界。"仁""礼""命"的关系影响了儒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从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等方面影响了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
2004年04期 384-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101 ] - 李文义
"礼""命""仁"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概念,"仁"和"礼"之间是双向互含的关系,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命"是仁礼能否合一的关键。孔子在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时,立足于仁,着眼于礼,礼是一种手段,仁礼合一是一种最高境界。"仁""礼""命"的关系影响了儒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从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等方面影响了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
2004年04期 384-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101 ] - 金福海
以惩罚性赔偿金的运用为代表的民间打假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民间打假可以有效弥补政府打假所存在的缺陷,因而应当得到法律支持。民间打假的法律障碍主要是法理念问题和立法不完善。必须更新法理念,在相关的立法中建立和完善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充分发挥民间打假在维护法律权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中的作用。
2004年04期 38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下载次数:764 ] - 金福海
以惩罚性赔偿金的运用为代表的民间打假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民间打假可以有效弥补政府打假所存在的缺陷,因而应当得到法律支持。民间打假的法律障碍主要是法理念问题和立法不完善。必须更新法理念,在相关的立法中建立和完善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充分发挥民间打假在维护法律权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中的作用。
2004年04期 38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下载次数:764 ] - 张平华
制定物权法还是财产法,是物权立法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历史角度看,物权法的独立是财产立法的进步,是历史的必然,而无体财产单独立法是大陆法系的通例。物权法以有体物为基础而形成的体系构造符合立法技术的要求,并且从整个民法体系看,民法回应了无体财产扩张的趋势。制定物权法而不是财产法应成为立法的优先选择。此外,制定物权法而不是财产法也是中国的现实要求。进一步完善财产法体系的任务应该由制定民法典承担。
2004年04期 393-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617 ] - 张平华
制定物权法还是财产法,是物权立法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历史角度看,物权法的独立是财产立法的进步,是历史的必然,而无体财产单独立法是大陆法系的通例。物权法以有体物为基础而形成的体系构造符合立法技术的要求,并且从整个民法体系看,民法回应了无体财产扩张的趋势。制定物权法而不是财产法应成为立法的优先选择。此外,制定物权法而不是财产法也是中国的现实要求。进一步完善财产法体系的任务应该由制定民法典承担。
2004年04期 393-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617 ] - 司艳丽,仲相
继承人旷缺是指继承人有无或生死不明的状态。为保障未知继承人、遗产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我国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继承人旷缺制度,并对无人继承遗产的性质,遗产管理人的选任、职责、责任、权利,以及无人继承遗产的最终移交等问题予以明确规定。
2004年04期 398-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474 ] - 司艳丽,仲相
继承人旷缺是指继承人有无或生死不明的状态。为保障未知继承人、遗产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我国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继承人旷缺制度,并对无人继承遗产的性质,遗产管理人的选任、职责、责任、权利,以及无人继承遗产的最终移交等问题予以明确规定。
2004年04期 398-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474 ] - 朱广东
TRIMs协议是第一个对投资措施进行国际管制的多边条约,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但是,TRIMs协议仅仅是一个国家间意志初步妥协的产物,其中为数不少的弹性条款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存有明显的不利,也为越来越多的投资措施在未来归属于多边监控的范围之内埋下了伏笔。鉴于多哈发展议程和坎昆会议上贸易与投资问题的谈判归于失败,目前形势下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何防止对TRIMs协议中弹性条款的消极解释,积极作好立法和政策及时应变的准备工作极为必要,就此对我国外资法修订完善提出建议。
2004年04期 402-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87 ] - 朱广东
TRIMs协议是第一个对投资措施进行国际管制的多边条约,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但是,TRIMs协议仅仅是一个国家间意志初步妥协的产物,其中为数不少的弹性条款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存有明显的不利,也为越来越多的投资措施在未来归属于多边监控的范围之内埋下了伏笔。鉴于多哈发展议程和坎昆会议上贸易与投资问题的谈判归于失败,目前形势下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何防止对TRIMs协议中弹性条款的消极解释,积极作好立法和政策及时应变的准备工作极为必要,就此对我国外资法修订完善提出建议。
2004年04期 402-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87 ] - 秦奥蕾,张禹
制宪权的性质是制宪权理论的基础,也是澄清我国制宪权理论现存各种矛盾和疑问的关键。在内容上,它起码应当包括:本源性,即相对于由宪法创设的国家权力而言,制宪权是一种原始的、基础的权力;判断性,即制宪权可在形式上决定宪法的规范效力,在实质上决定宪法的正当性;政治性,即制宪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的国家权力,不受任何实定法约束;统一性,即制宪权是一项完整的权力,不能分割也不能委托转让;权威性,即制宪权具有内在的、在历史中自发形成的权威,可以产生最高效力的宪法。
2004年04期 407-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084 ] - 秦奥蕾,张禹
制宪权的性质是制宪权理论的基础,也是澄清我国制宪权理论现存各种矛盾和疑问的关键。在内容上,它起码应当包括:本源性,即相对于由宪法创设的国家权力而言,制宪权是一种原始的、基础的权力;判断性,即制宪权可在形式上决定宪法的规范效力,在实质上决定宪法的正当性;政治性,即制宪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的国家权力,不受任何实定法约束;统一性,即制宪权是一项完整的权力,不能分割也不能委托转让;权威性,即制宪权具有内在的、在历史中自发形成的权威,可以产生最高效力的宪法。
2004年04期 407-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084 ] - 贾雯鹤
《山海经》中沃之野、诸夭之野实即羌之野、诸羌之野,它们和昆仑、岷山、都广之野本是一地。古人相信,昆仑和都广之野的建木不但是天地的中心,而且还是连接天地的天梯。实际上,沃(羌)之野和昆仑都是古蜀族中的蜀山氏和蚕丛氏以岷山为原型,神化而成的乐园。
2004年04期 412-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86 ] - 贾雯鹤
《山海经》中沃之野、诸夭之野实即羌之野、诸羌之野,它们和昆仑、岷山、都广之野本是一地。古人相信,昆仑和都广之野的建木不但是天地的中心,而且还是连接天地的天梯。实际上,沃(羌)之野和昆仑都是古蜀族中的蜀山氏和蚕丛氏以岷山为原型,神化而成的乐园。
2004年04期 412-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86 ] - 孙雪霞
《庄子·内篇》之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之老子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反思老子,让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他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2004年04期 416-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700 ] - 孙雪霞
《庄子·内篇》之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之老子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反思老子,让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他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2004年04期 416-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700 ] - 张思齐
自《楚辞》产生以来,历代学者对其风格有过许多表述。对《楚辞》风格的种种表述有一个共同的源头,那就是以司马迁、班固和王逸为代表的汉代学者对《离骚》的总体风格的论述。司马迁以"兼"确认《离骚》的总体风格。班固以"弘博丽雅"定位《离骚》的总体风格。王逸以"博远"概括《离骚》的总体风格。以世界诗学为参照系对这些学说进行辨析,有助于我们认识《离骚》的总体风格,也有助于认识《楚辞》和整个诗骚传统,从而推动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的建设。
2004年04期 420-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910 ] - 张思齐
自《楚辞》产生以来,历代学者对其风格有过许多表述。对《楚辞》风格的种种表述有一个共同的源头,那就是以司马迁、班固和王逸为代表的汉代学者对《离骚》的总体风格的论述。司马迁以"兼"确认《离骚》的总体风格。班固以"弘博丽雅"定位《离骚》的总体风格。王逸以"博远"概括《离骚》的总体风格。以世界诗学为参照系对这些学说进行辨析,有助于我们认识《离骚》的总体风格,也有助于认识《楚辞》和整个诗骚传统,从而推动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的建设。
2004年04期 420-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910 ] - 伏涤修
清初词论家们努力恢复词的雅正传统,因此他们着重强调词曲之辨。在强调辨体的同时,清代词论家们愈益强调推尊词体,由浙西派朱彝尊到常州派张惠言周济再到晚清诸词论家,他们的词学观经历着较明显的由辨体向尊体的理论批评转向过程。这一转向不仅促成了清代词学的成熟,它同时也是清代词创作繁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2004年04期 428-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523 ] - 伏涤修
清初词论家们努力恢复词的雅正传统,因此他们着重强调词曲之辨。在强调辨体的同时,清代词论家们愈益强调推尊词体,由浙西派朱彝尊到常州派张惠言周济再到晚清诸词论家,他们的词学观经历着较明显的由辨体向尊体的理论批评转向过程。这一转向不仅促成了清代词学的成熟,它同时也是清代词创作繁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2004年04期 428-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523 ] - 赵洪斌,严虹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FDI有着和内资相区别的某种技术优势,并由此可以为东道国带来技术的溢出效应,为东道国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积极的作用。而跨国公司为了避免培育竞争对手,在自由市场竞争状态,并不总是愿意向东道国输出东道国可以采纳的合意技术水平。因此,东道国政府必须用政策激励来引导跨国公司采取对东道国更为先进和有效的投资技术,促使不同的跨国公司之间相互竞争,从而达到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2004年04期 43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39 ] - 赵洪斌,严虹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FDI有着和内资相区别的某种技术优势,并由此可以为东道国带来技术的溢出效应,为东道国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积极的作用。而跨国公司为了避免培育竞争对手,在自由市场竞争状态,并不总是愿意向东道国输出东道国可以采纳的合意技术水平。因此,东道国政府必须用政策激励来引导跨国公司采取对东道国更为先进和有效的投资技术,促使不同的跨国公司之间相互竞争,从而达到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2004年04期 43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39 ] - 王习农
当前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在跨国并购大潮中,"民族经济"不仅存在,而且有了新的内涵。自1990年以来,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现象日益增多。我国在获得外资利益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民族经济正面临巨大风险,保护民族经济问题日显突出,"外资并购适度论"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出的。
2004年04期 437-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33 ] - 王习农
当前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在跨国并购大潮中,"民族经济"不仅存在,而且有了新的内涵。自1990年以来,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现象日益增多。我国在获得外资利益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民族经济正面临巨大风险,保护民族经济问题日显突出,"外资并购适度论"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出的。
2004年04期 437-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33 ] - 王嘉川
"史有别才"是胡应麟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由前后相继、内外相承、有着内在逻辑发展理路的三个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第二个方面即强调史才之业有专门是其核心内容;第一个方面即时代性和第三个方面即史家成果,则分别是这一核心内容的外部环境和客观表现。时代性限定了史才得以发挥的程度,史家成果则具体展示了史才的内在要求。胡应麟之所以提出"史有别才"这一范畴,无疑是对其史家难得、须"三长二善"五者兼之这一表述的进一步衍申,同时也是对刘知几"史学三长"中史才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讨,其中心就是推崇史才之专和史才之高。明代史学虽总体上处于衰退之中,但在史学思想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发展。
2004年04期 442-445+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57 ] - 王嘉川
"史有别才"是胡应麟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由前后相继、内外相承、有着内在逻辑发展理路的三个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第二个方面即强调史才之业有专门是其核心内容;第一个方面即时代性和第三个方面即史家成果,则分别是这一核心内容的外部环境和客观表现。时代性限定了史才得以发挥的程度,史家成果则具体展示了史才的内在要求。胡应麟之所以提出"史有别才"这一范畴,无疑是对其史家难得、须"三长二善"五者兼之这一表述的进一步衍申,同时也是对刘知几"史学三长"中史才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讨,其中心就是推崇史才之专和史才之高。明代史学虽总体上处于衰退之中,但在史学思想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发展。
2004年04期 442-445+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57 ] - 曾超
夏人为了强化对南土的控制,曾经多次向巴地移民,对巴地社会生活发生极为重大的影响。考察夏人对巴地的移民,并分析夏人移民巴地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古代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4年04期 446-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5 ] - 曾超
夏人为了强化对南土的控制,曾经多次向巴地移民,对巴地社会生活发生极为重大的影响。考察夏人对巴地的移民,并分析夏人移民巴地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古代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4年04期 446-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5 ] - 陈群
南朝出现了文学集团空前活跃的现象,这与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环境、社会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南朝文人对文学的崇尚是时代价值观的体现,而后者也推动了文学集团的发展并影响了文学集团内部的文人关系,从而使南朝文人的社会生活表现出了新的特征。
2004年04期 450-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613 ] - 陈群
南朝出现了文学集团空前活跃的现象,这与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环境、社会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南朝文人对文学的崇尚是时代价值观的体现,而后者也推动了文学集团的发展并影响了文学集团内部的文人关系,从而使南朝文人的社会生活表现出了新的特征。
2004年04期 450-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613 ] - 郑军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理论被视作糅和中西所形成的"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理论体系。康有为在构建维新变法理论时,始终处于维新和复古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他试图以西学作为变法维新的武器,另一方面,他却又不能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从而决定了康有为所设想的近代化道路必然是要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因而,他的最终失败也就成为逻辑上的必然。
2004年04期 45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1262 ] - 郑军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理论被视作糅和中西所形成的"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理论体系。康有为在构建维新变法理论时,始终处于维新和复古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他试图以西学作为变法维新的武器,另一方面,他却又不能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从而决定了康有为所设想的近代化道路必然是要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因而,他的最终失败也就成为逻辑上的必然。
2004年04期 45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1262 ] - 丁金国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诸多学科都在对人类行为中的语用问题进行研究。从语用共性的角度切入,在离析共性参项的基础上,确立使用中的语言赖以存在的功能域,无疑是语用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功能域这一新的命题,以其域界的稳定性、规则的俗成性和域场的辐射性与语境、语体在相关联中区别开来,它较之语境与语体在应用上更具有可操作性。
2004年04期 46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328 ] - 丁金国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诸多学科都在对人类行为中的语用问题进行研究。从语用共性的角度切入,在离析共性参项的基础上,确立使用中的语言赖以存在的功能域,无疑是语用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功能域这一新的命题,以其域界的稳定性、规则的俗成性和域场的辐射性与语境、语体在相关联中区别开来,它较之语境与语体在应用上更具有可操作性。
2004年04期 46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328 ] - 李熙宗
"语体"是汉语语体学(语言风格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准确理解"语体"概念并加以科学定义对语体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长期以来,在语体的定义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并且至今还没有过对这一问题的专门探讨,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通过对以往的各种语体定义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指出它们的可取和不足之处,对语体概念的内涵进行确定,由此对语体进行再定义对汉语语体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04期 46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下载次数:1246 ] - 李熙宗
"语体"是汉语语体学(语言风格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准确理解"语体"概念并加以科学定义对语体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长期以来,在语体的定义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并且至今还没有过对这一问题的专门探讨,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通过对以往的各种语体定义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指出它们的可取和不足之处,对语体概念的内涵进行确定,由此对语体进行再定义对汉语语体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04期 46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下载次数:1246 ] - 张洪波2004年04期 476-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3 ]
- 张洪波2004年04期 476-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3 ]
- 2004年04期 479-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1 ]
- 2004年04期 479-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