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系统科学的几个哲学问题

    叶峻

    系统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原理和范畴。应当深入研究系统科学的这些理论问题及其哲学升华、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等等。这些研究工作有助于更好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也利于正确处理系统科学研究与其哲学问题研究的相互关系 ,由此而建构起整个系统科学体系的“自我控制”机制。

    2002年03期 24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36 ]
  • 马克思主义实践与劳动范畴关系辨析

    刘家亮

    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著作经典 ,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是哲学方法论范畴 ,劳动只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的一个因素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时具有价值方法论的意义。这样才在实践观上具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是对以往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扬弃的精神

    2002年03期 247-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26 ]
  • 物权法确认让与担保制度的几个疑难问题

    季秀平

    我国有必要在担保法或民法典债的担保方式部分 ,以“让与担保”的名称统一规定让与担保和按揭制度 ,而不宜将让与担保作为一种担保物权规定在物权法中 ,理由是 :让与担保既有物权性质又有债权性质 ;作为物权规定 ,其公示方式问题无法解决 ;现行担保法禁止流质契约。

    2002年03期 252-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下载次数:1502 ]
  • 反不正当竞争与知识产权保护

    宋红松

    反不正当竞争法确立了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 ,是知识产权法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一般法。与具体知识产权相比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权利较为不明确、专有性较弱 ,只是一种消极权利。相对于具体知识产权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起到补充作用。在两者对某一问题都有规定的情况下 ,具体知识产权规则应优先于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但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解释具体知识产权规则、弥补具体知识产权规则的漏洞、解决具体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覆盖具体知识产权规则调整不到的领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反不正当竞争法孕育和催生了新型知识产权规则 ,使得知识产权法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是知识产权法的生长点。

    2002年03期 259-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下载次数:2372 ]
  • 知识产权法中物权理论的应用

    仲相,司艳丽

    在“物必有体”的传统民法原则掩盖下 ,权利客体具有无体性的知识产权当然地被排除在物权范畴之外。然而 ,在将知识产品与物、知识产权与所有权对比后可以发现 ,知识产品与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知识产权从属性上讲与物权并无牛氐牾之处。因此 ,以是否“有体”作为划分物与权利标准的做法已经不合理了 ,而应以“纯粹客体性”和“实在性”取而代之。在此基础上 ,应当以知识产品为中心 ,参照物权体系构造一个大于知识产权的知识产品权体系 ,以加强对知识产品权的保护 ,完善民法和知识产权法的理论体系。

    2002年03期 268-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494 ]
  • 优先购买权在民法体系中的定位

    张洪波,李志君

    用经济分析的方法考察优先购买权制度 ,可以看到 ,它可以规避价格风险和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但优先购买权毕竟有害交易安全与意思自治 ,因而 ,优先购买权不应该全部地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并且应当给予必要的限制。为解决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安全利益的维护之间的矛盾 ,优先购买权更适合规定在债权篇 ,而不是物权篇中。

    2002年03期 27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下载次数:483 ]
  • 利益返还请求权若干问题探析

    于永芹,李遐桢

    我国票据法对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且有不周全之处。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应为不当得利 ,其请求权人应包含空白背书的持票人和故意为背书涂销行为的持票人 ,其利益返还义务人应在出票人和承兑人之外还包括背书人和无权代理人 ,行使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法定要因应增列持票人因手续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

    2002年03期 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463 ]
  • 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地位及其权利保障

    赵文经

    针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犯罪被害人地位及权利的法律保护存在的缺陷 ,基于刑事审判程序公正、正义的最低标准 ,应该保障被害人对犯罪的追诉权、保障被害人的诉讼参与权、保障被害人获得实际赔偿的权利 ,对被害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加以合理适当的平衡 ,实现对被害人保护的整体性和被害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全面参与 ,完善对犯罪被害人权利的法律保护

    2002年03期 283-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598 ]
  • 论盛唐田园诗人心态的转换

    兰翠

    盛唐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追求明丽清新、超拔脱俗、空灵静谧的意境 ,主要缘于他们隐士的心态 ,他们田园诗中的抒情主人翁是彻底完全的隐士。储光羲的田园诗开始用田父野老代替隐士幽人 ,但还未完全脱掉隐士的气息。在杜甫的田园诗中 ,则完全用野老身分观物抒情 ,对王孟隐士田园诗的抒情方式作了一次较大的改造。

    2002年03期 28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11 ]
  • 论周作人后期文学价值观的变化

    赵世清

    周作人在三十年代重构其“纯文学”的文学观 ,他的文学价值参照系由“五四”时代的以西方人道主义哲学思想为底蕴 ,转换为中国明末的文学运动 ,对文学的关注焦点转移到对中国文学源流的追溯上 ,表明其在深层次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上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周作人三十年代文学观的更迭 ,使其文学价值观发生变更 ,其价值效应也发生变化 ,由此导致闲适派散文的兴起

    2002年03期 294-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7 ]
  • 论胡风超前的主体性实践论文学观

    李丕显

    胡风的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活动中孕育着新的超前的观念 :这就是主体性实践论的文学观。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它的实践依据是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和作家们的创作实践 ;它是对五四传统、鲁迅精神的继承发扬 ,是对文艺界的“左”的教条主义、形而上学的反拨。胡风的文学观以前虽被视作“异端” ,却至今仍有时代意义

    2002年03期 297-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21 ]
  • 现代市场经济语境中的文学悖论——王朔现象透视

    吕周聚

    王朔是现代市场经济与传播媒介的宁馨儿 ,他用商业运作的方式来炒作文学 ,对传统文化中僵化的东西进行了解构 ,但这种解构本身也带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并导致其价值观呈现出一种悖论倾向 ;“王朔现象”代表着现代商业文化的产生 ,表现出当代部分青年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倾斜与断裂 ,标志着现代文化的历史转型。

    2002年03期 302-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637 ]
  • 现代市场经济语境中的文学悖论——王朔现象透视

    吕周聚

    王朔是现代市场经济与传播媒介的宁馨儿 ,他用商业运作的方式来炒作文学 ,对传统文化中僵化的东西进行了解构 ,但这种解构本身也带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并导致其价值观呈现出一种悖论倾向 ;“王朔现象”代表着现代商业文化的产生 ,表现出当代部分青年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倾斜与断裂 ,标志着现代文化的历史转型。

    2002年03期 302-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637 ]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性问题

    郑玉明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形式下的生命力是需要予以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需要从感性实践主体的角度出发 ,研究文艺复现人的感性实践情感的内在机制 ,并探讨这种复现与感性实践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对马克思的重新发现、文艺实践性研究的深化、主体的建构与解构三个问题进行解构性分析有利于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02年03期 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66 ]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性问题

    郑玉明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形式下的生命力是需要予以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需要从感性实践主体的角度出发 ,研究文艺复现人的感性实践情感的内在机制 ,并探讨这种复现与感性实践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对马克思的重新发现、文艺实践性研究的深化、主体的建构与解构三个问题进行解构性分析有利于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02年03期 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66 ]
  • 三代领导人的城市发展思想比较

    苗建军,孙矩

    城市是特定区域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在空间集聚而形成的社会景观。中国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状况 ,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各种要素的空间流动方式和地理集中形式 ,也取决于中央政府及其领导人的城市发展政策。三代领导人在关于城市发展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上既一脉相承 ,又各自根据经济建设的新变化做出了调整和创新。一个较为合理、科学和系统的中国城市发展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2002年03期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65 ]
  • 三代领导人的城市发展思想比较

    苗建军,孙矩

    城市是特定区域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在空间集聚而形成的社会景观。中国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状况 ,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各种要素的空间流动方式和地理集中形式 ,也取决于中央政府及其领导人的城市发展政策。三代领导人在关于城市发展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上既一脉相承 ,又各自根据经济建设的新变化做出了调整和创新。一个较为合理、科学和系统的中国城市发展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2002年03期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65 ]
  • 信托业独立为金融产业的思考

    刘瑞波,张天祥

    我国信托业的重新恢复并非是以一个独立金融产业的姿态出现 ,而是当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实验结果。从信托业在西方各国的实践来看 ,它能够发展成为金融领域的独立支柱产业。欲实现上述目标 ,信托业应具备一些基本要素 ,而清晰的多边关系和独特的财产管理设计 ,是支撑其独立运行发展的基础

    2002年03期 318-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3 ]
  • 信托业独立为金融产业的思考

    刘瑞波,张天祥

    我国信托业的重新恢复并非是以一个独立金融产业的姿态出现 ,而是当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实验结果。从信托业在西方各国的实践来看 ,它能够发展成为金融领域的独立支柱产业。欲实现上述目标 ,信托业应具备一些基本要素 ,而清晰的多边关系和独特的财产管理设计 ,是支撑其独立运行发展的基础

    2002年03期 318-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3 ]
  • 我国家族企业产权特征分析

    王连娟,姚中良

    家族企业是一个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掌握相当部分的所有权 ,并直接或间接控制经营权的企业。根据产权的不同层面 ,把家族企业产权结构分为所有权层面的外部产权结构和经营权层面的内部产权结构 ,而这两者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公司的组织制度。研究家族企业的外部、内部产权结构及其组织制度 ,将有助于从外到内进而综合了解家族企业

    2002年03期 3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90 ]
  • 我国家族企业产权特征分析

    王连娟,姚中良

    家族企业是一个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掌握相当部分的所有权 ,并直接或间接控制经营权的企业。根据产权的不同层面 ,把家族企业产权结构分为所有权层面的外部产权结构和经营权层面的内部产权结构 ,而这两者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公司的组织制度。研究家族企业的外部、内部产权结构及其组织制度 ,将有助于从外到内进而综合了解家族企业

    2002年03期 3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90 ]
  • 孵化器投资项目管理论纲

    刘峰涛

    目前国内关于孵化器投资的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尚处于空白领域 ,因此建立孵化器投资项目管理的理论框架似为当务之急。既区别于一般意义的项目管理 ,又区别于风险投资项目管理 ,孵化器投资项目管理呈现出目标的双向性、服务对象的多元性、管理过程断续的或然性以及地域的同一性、管理与服务的互动性、项目规模小、管理成本低等特性。这些特性落实在九个项目管理过程中 ,要求构建出全新的解决方案。

    2002年03期 326-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97 ]
  • 孵化器投资项目管理论纲

    刘峰涛

    目前国内关于孵化器投资的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尚处于空白领域 ,因此建立孵化器投资项目管理的理论框架似为当务之急。既区别于一般意义的项目管理 ,又区别于风险投资项目管理 ,孵化器投资项目管理呈现出目标的双向性、服务对象的多元性、管理过程断续的或然性以及地域的同一性、管理与服务的互动性、项目规模小、管理成本低等特性。这些特性落实在九个项目管理过程中 ,要求构建出全新的解决方案。

    2002年03期 326-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97 ]
  • 夏商周与山东

    李学勤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东。商王朝时期 ,商王南庚、阳甲曾都于奄 ,据考证 ,当时的奄就在山东兖州、滕州一带。据甲骨文记载 ,商末帝辛时曾“征夷方” ,结合青铜器铭文可知其具体路线为兖州———新泰———青州———潍坊。西周时期 ,山东有许多重要封国 ,齐国、鲁国之外 ,还有纪国、莱国、滕国等等。到了春秋时期 ,各地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开始疏远 ,但山东地区的诸侯国则仍与王室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2002年03期 332-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73 ] |[下载次数:1861 ]
  • 夏商周与山东

    李学勤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东。商王朝时期 ,商王南庚、阳甲曾都于奄 ,据考证 ,当时的奄就在山东兖州、滕州一带。据甲骨文记载 ,商末帝辛时曾“征夷方” ,结合青铜器铭文可知其具体路线为兖州———新泰———青州———潍坊。西周时期 ,山东有许多重要封国 ,齐国、鲁国之外 ,还有纪国、莱国、滕国等等。到了春秋时期 ,各地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开始疏远 ,但山东地区的诸侯国则仍与王室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2002年03期 332-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下载次数:1861 ]
  • 崔致远在中国行迹考

    祁庆富

    崔致远是韩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 12岁赴唐留学 ,仕宦溧水 ,就职淮南 ,在中国生活16年 ,东归新罗。他写下著名的《桂苑笔耕集》 ,流传至今。在数千年中韩文化交流史上 ,崔致远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人。经考证 ,崔致远入华年代是 86 8年 ,任溧水县尉在 876年 ,880年冬投淮南 ,884年初冬离开扬州东归 ,885年回到新罗。他创作的诗文集名 ,中山即溧水古称。桂苑是南京古代名苑 ,喻淮南。归国时 ,自扬州乘船 ,沿大运河北行 ,经过淮安入海。暂泊东海 (今连云港 ) ,到达山东乳山口。他在乳山度过春节 ,留下十篇诗文 ,是中韩文化交流宝库中一颗永放光彩的明珠。

    2002年03期 338-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48 ]
  • 崔致远在中国行迹考

    祁庆富

    崔致远是韩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 12岁赴唐留学 ,仕宦溧水 ,就职淮南 ,在中国生活16年 ,东归新罗。他写下著名的《桂苑笔耕集》 ,流传至今。在数千年中韩文化交流史上 ,崔致远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人。经考证 ,崔致远入华年代是 86 8年 ,任溧水县尉在 876年 ,880年冬投淮南 ,884年初冬离开扬州东归 ,885年回到新罗。他创作的诗文集名 ,中山即溧水古称。桂苑是南京古代名苑 ,喻淮南。归国时 ,自扬州乘船 ,沿大运河北行 ,经过淮安入海。暂泊东海 (今连云港 ) ,到达山东乳山口。他在乳山度过春节 ,留下十篇诗文 ,是中韩文化交流宝库中一颗永放光彩的明珠。

    2002年03期 338-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48 ]
  • 试论唐太宗的“诚信”思想

    马晓丽

    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 ,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与唐太宗的“诚信”思想及其实践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他看来 ,“诚信”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诚信”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前提 ;2 .“诚信”是“广德”的重要方式 ;3.“以诚信为治” ;4 .“诚信”胜过十万雄师 ;5 .“诚信”能够约束战争 ;6 .“诚信”能够调解民族矛盾 ;7.“法”为“大信”。在具体实践中 ,唐太宗特别强调和重视以“诚信”对待天下 ,以“诚信”对待群臣 ,以“诚信”对待边疆少数民族 ,以“诚信”对待百姓 ,甚至以“诚信”对待自己的仇敌。唐太宗的“诚信”思想 ,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 ,在贞观年间形成了弘扬诚信和实践诚信的浓厚氛围 ,一批重要大臣和武将 ,或对诚信问题进行过比较系统的论述 ,或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努力践履“诚信”思想 ,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 ,贞观之后尤其是唐后期的君臣以及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关于“诚信”问题的言论 ,都明显带有唐太宗“诚信”思想的印迹。当然 ,在处理有关问题上 ,唐太宗也常有失信行为 ,而且也总是为自己的失信行为加以辩解。

    2002年03期 343-348+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82 ]
  • 试论唐太宗的“诚信”思想

    马晓丽

    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 ,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与唐太宗的“诚信”思想及其实践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他看来 ,“诚信”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诚信”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前提 ;2 .“诚信”是“广德”的重要方式 ;3.“以诚信为治” ;4 .“诚信”胜过十万雄师 ;5 .“诚信”能够约束战争 ;6 .“诚信”能够调解民族矛盾 ;7.“法”为“大信”。在具体实践中 ,唐太宗特别强调和重视以“诚信”对待天下 ,以“诚信”对待群臣 ,以“诚信”对待边疆少数民族 ,以“诚信”对待百姓 ,甚至以“诚信”对待自己的仇敌。唐太宗的“诚信”思想 ,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 ,在贞观年间形成了弘扬诚信和实践诚信的浓厚氛围 ,一批重要大臣和武将 ,或对诚信问题进行过比较系统的论述 ,或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努力践履“诚信”思想 ,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 ,贞观之后尤其是唐后期的君臣以及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关于“诚信”问题的言论 ,都明显带有唐太宗“诚信”思想的印迹。当然 ,在处理有关问题上 ,唐太宗也常有失信行为 ,而且也总是为自己的失信行为加以辩解。

    2002年03期 343-348+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82 ]
  • 革命派与改良派关于“黄帝子孙”称谓的歧争

    高强

    改良派认为“黄帝子孙”是包括满族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代名词 ,革命派认为“黄帝子孙”是汉族人的同义语 ,这是双方民族观念和政治主张的差异造成的 ,其实质是要不要进行排满反清革命。改良派对“黄帝子孙”称谓的认识比革命派更符合历史实际 ,但革命派倡导的反清革命却比改良派主张的君主立宪更顺应时代需要 ,故而革命派在歧争中占据了上风。这场歧争促进了反清革命的胜利 ,同时也使“黄帝子孙”称谓发生短暂错位。辛亥革命后 ,革命派放弃了对“黄帝子孙”称谓的错误认识 ,使其重新成为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代称。

    2002年03期 349-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85 ]
  • 革命派与改良派关于“黄帝子孙”称谓的歧争

    高强

    改良派认为“黄帝子孙”是包括满族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代名词 ,革命派认为“黄帝子孙”是汉族人的同义语 ,这是双方民族观念和政治主张的差异造成的 ,其实质是要不要进行排满反清革命。改良派对“黄帝子孙”称谓的认识比革命派更符合历史实际 ,但革命派倡导的反清革命却比改良派主张的君主立宪更顺应时代需要 ,故而革命派在歧争中占据了上风。这场歧争促进了反清革命的胜利 ,同时也使“黄帝子孙”称谓发生短暂错位。辛亥革命后 ,革命派放弃了对“黄帝子孙”称谓的错误认识 ,使其重新成为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代称。

    2002年03期 349-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85 ]
  • 近代汉语动词“打”的语义泛化

    祝建军

    “打”在近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但研究者对其语义泛化的机制及过程却较少涉及。纵观“打”的泛化过程 ,首先以其语义特点为基础突破了“动词 +受事”的典型组合 ,在与表结果与目的的组合产生的“作出、产生”义基础上逐渐模糊其实体动词特征 ,从而与多种类型成分相组合 ,语义趋于泛化

    2002年03期 354-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下载次数:1692 ]
  • 近代汉语动词“打”的语义泛化

    祝建军

    “打”在近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但研究者对其语义泛化的机制及过程却较少涉及。纵观“打”的泛化过程 ,首先以其语义特点为基础突破了“动词 +受事”的典型组合 ,在与表结果与目的的组合产生的“作出、产生”义基础上逐渐模糊其实体动词特征 ,从而与多种类型成分相组合 ,语义趋于泛化

    2002年03期 354-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下载次数:169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