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巧生;
"诚"在杨时的理论思想中居于枢纽地位,"天人之道一于诚","诚"是合内外之道。他坚定地主张"诚"在现实生活中效果显著。在政治活动中,法度和治理技术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最根本的仍然是至诚。若无至诚,即便有好的法度和治理技术,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他对"诚"的高度重视,自然地延伸到对"直"的重视上面来,有创新性地提出"直"是"尽其诚心而无伪"的说法,并指出非道德意义的"(率)直"在工夫修养中具有有益的作用。杨时的诚论是依托解释、引证儒家经典展开的,其中他继承和发扬了二程的四书思想和经典互诠方法,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作出了独特贡献。
2016年06期 v.29;No.121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44 ] - 王巧生;
"诚"在杨时的理论思想中居于枢纽地位,"天人之道一于诚","诚"是合内外之道。他坚定地主张"诚"在现实生活中效果显著。在政治活动中,法度和治理技术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最根本的仍然是至诚。若无至诚,即便有好的法度和治理技术,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他对"诚"的高度重视,自然地延伸到对"直"的重视上面来,有创新性地提出"直"是"尽其诚心而无伪"的说法,并指出非道德意义的"(率)直"在工夫修养中具有有益的作用。杨时的诚论是依托解释、引证儒家经典展开的,其中他继承和发扬了二程的四书思想和经典互诠方法,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作出了独特贡献。
2016年06期 v.29;No.121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44 ]
- 周长军;
公诉权的概念及其权能是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存在较大争议甚至普遍性迷思的理论问题。公诉权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法定的专门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决定是否起诉犯罪,以及如何起诉犯罪和请求法院做出实体判决的权力。在现代社会中,公诉权是实体性审判请求权、私诉替代性权力、公益代表性权力和审判范围限制性权力。公诉权的权能主要包括:提起公诉权、不起诉权、支持公诉权、公诉变更权和上诉权(抗诉权或者提请再审权)。
2016年06期 v.29;No.121 10-1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698 ] - 周长军;
公诉权的概念及其权能是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存在较大争议甚至普遍性迷思的理论问题。公诉权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法定的专门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决定是否起诉犯罪,以及如何起诉犯罪和请求法院做出实体判决的权力。在现代社会中,公诉权是实体性审判请求权、私诉替代性权力、公益代表性权力和审判范围限制性权力。公诉权的权能主要包括:提起公诉权、不起诉权、支持公诉权、公诉变更权和上诉权(抗诉权或者提请再审权)。
2016年06期 v.29;No.121 10-1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698 ] - 喻中;
哈耶克的法治思想与他的经济思想具有密切的联系。哈耶克立足于自由主义立场,主张法治重在维护个体自由,认为法治与计划经济存在着本质上的冲突,因为计划经济会全面消蚀法治。在形式法律与实体法律的二元划分中,哈耶克认同形式法律,认为只有形式法律才是真正的法律,至于实体法律,则是人为的"立法",法治只能依赖形式法律。形式法律保障人们在形式上的平等,只有形式上的平等才是法治的目标。法治在经济上的结果,不是平等,而是不平等。哈耶克的法治思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偏颇,因此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
2016年06期 v.29;No.121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61 ] - 喻中;
哈耶克的法治思想与他的经济思想具有密切的联系。哈耶克立足于自由主义立场,主张法治重在维护个体自由,认为法治与计划经济存在着本质上的冲突,因为计划经济会全面消蚀法治。在形式法律与实体法律的二元划分中,哈耶克认同形式法律,认为只有形式法律才是真正的法律,至于实体法律,则是人为的"立法",法治只能依赖形式法律。形式法律保障人们在形式上的平等,只有形式上的平等才是法治的目标。法治在经济上的结果,不是平等,而是不平等。哈耶克的法治思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偏颇,因此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
2016年06期 v.29;No.121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61 ] - 程朝阳;赵力;
证据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祛魅的过程。在人类社会早期,誓言担负着"证据"的证明功能,作为证据的誓言,既是对证言真实性的一种保障,也是发现和认定事实的一项根据。人们对自然、秩序的依赖与需求,通过诉诸神灵、上天、祖先等超验意象而获得满足,这种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构成了誓言最初作为证据的效力基础。同样,在运作方式上,誓言通过修辞、叙事等有意识的语言运用,促使人们形成共同的信念或信任。然而,随着法律的世俗化演进,俗世的审判逐渐取代了神灵的审判,誓言的证据功能也渐趋衰落。在现代社会,誓言更多地被用作一种仪式,发挥着其作为一种仪式的程序性保证功能。作为仪式的誓言,现代的证人宣誓制度既体现了对神灵审判传统的传承,也表达了对法律权威的认可。从根本上看,从证据到仪式,誓言的功能转变蕴含着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它是现实生活需求的反映,对应于一定的社会形态变化,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法律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
2016年06期 v.29;No.121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32 ] - 程朝阳;赵力;
证据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祛魅的过程。在人类社会早期,誓言担负着"证据"的证明功能,作为证据的誓言,既是对证言真实性的一种保障,也是发现和认定事实的一项根据。人们对自然、秩序的依赖与需求,通过诉诸神灵、上天、祖先等超验意象而获得满足,这种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构成了誓言最初作为证据的效力基础。同样,在运作方式上,誓言通过修辞、叙事等有意识的语言运用,促使人们形成共同的信念或信任。然而,随着法律的世俗化演进,俗世的审判逐渐取代了神灵的审判,誓言的证据功能也渐趋衰落。在现代社会,誓言更多地被用作一种仪式,发挥着其作为一种仪式的程序性保证功能。作为仪式的誓言,现代的证人宣誓制度既体现了对神灵审判传统的传承,也表达了对法律权威的认可。从根本上看,从证据到仪式,誓言的功能转变蕴含着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它是现实生活需求的反映,对应于一定的社会形态变化,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法律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
2016年06期 v.29;No.121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32 ]
- 孙晶;
黄承吉为清代扬州学派有名的小学家,其论扬雄之语却鲜有人关注。黄承吉"正扬论"由扬雄有雕虫篆刻之说致文为后世诟病开篇,力图澄清与扬雄有关的迷雾。"正扬论"之《解嘲》篇对于了解全部"正扬论"的主旨及风格具有重要意义。黄承吉论扬雄《解嘲》的惑人之语,论扬雄为文之深心,论《解嘲》与《答客难》之异同,论扬雄以老氏为门面等,胜论叠出,其老吏判案的论证风格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尤为独特。然其文亦有冗长芜累之弊,而致被人轻忽。
2016年06期 v.29;No.121 3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78 ] - 孙晶;
黄承吉为清代扬州学派有名的小学家,其论扬雄之语却鲜有人关注。黄承吉"正扬论"由扬雄有雕虫篆刻之说致文为后世诟病开篇,力图澄清与扬雄有关的迷雾。"正扬论"之《解嘲》篇对于了解全部"正扬论"的主旨及风格具有重要意义。黄承吉论扬雄《解嘲》的惑人之语,论扬雄为文之深心,论《解嘲》与《答客难》之异同,论扬雄以老氏为门面等,胜论叠出,其老吏判案的论证风格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尤为独特。然其文亦有冗长芜累之弊,而致被人轻忽。
2016年06期 v.29;No.121 3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78 ] - 张锦辉;
莲作为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意象,随着佛教东传,莲的宗教意蕴产生了。禅宗诞生之后,莲亦沾染上禅宗的色彩。饱受禅佛思想沾溉的唐代文人,在禅宗独特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借助诗性智慧,使莲参与审美创造,最终形成了莲象征净洁无染的本心、建构诗意栖居的乐土、疏淡自然诗境的因子等美学特色。其中疏淡自然的诗境是净洁无染的本心和诗意栖居乐土的升华,三者之间是一种层递的关系。唐代文人在对莲的审美观照中将禅思与诗情融为一体,发展和丰富了莲意象的内蕴,为唐诗的创作开辟了一片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2016年06期 v.29;No.121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642 ] - 张锦辉;
莲作为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意象,随着佛教东传,莲的宗教意蕴产生了。禅宗诞生之后,莲亦沾染上禅宗的色彩。饱受禅佛思想沾溉的唐代文人,在禅宗独特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借助诗性智慧,使莲参与审美创造,最终形成了莲象征净洁无染的本心、建构诗意栖居的乐土、疏淡自然诗境的因子等美学特色。其中疏淡自然的诗境是净洁无染的本心和诗意栖居乐土的升华,三者之间是一种层递的关系。唐代文人在对莲的审美观照中将禅思与诗情融为一体,发展和丰富了莲意象的内蕴,为唐诗的创作开辟了一片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2016年06期 v.29;No.121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642 ] - 魏家文;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檀香刑》中的赵甲洗手成了身体被"阉割"后欲望变态满足的替代品,在其成为首席刽子手的过程中,其"力比多"经历了从压抑到转移升华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其人格的建构过程。看客之所以对砍头趋之如鹜,其原因不仅在于它刺激了观众虚伪的同情心,更重要的在于它满足了人的窥视欲。就此而言,莫言在继承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同时,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化,同时把赵甲型塑为中国文学人物形象画廊里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刽子手形象。
2016年06期 v.29;No.121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900 ] - 魏家文;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檀香刑》中的赵甲洗手成了身体被"阉割"后欲望变态满足的替代品,在其成为首席刽子手的过程中,其"力比多"经历了从压抑到转移升华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其人格的建构过程。看客之所以对砍头趋之如鹜,其原因不仅在于它刺激了观众虚伪的同情心,更重要的在于它满足了人的窥视欲。就此而言,莫言在继承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同时,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化,同时把赵甲型塑为中国文学人物形象画廊里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刽子手形象。
2016年06期 v.29;No.121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900 ] - 赵耀;
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创作内蕴着独具匠心的三重奏:通过辩证法的灵活运用与外部世界达成和解,实现对藏民生命张力的有机呈现;在"缺失"与"错位"的深刻洞察中质疑既定观念和惯性思维,反抗外部世界对作家主体的挤压,实现性灵深处的呐喊;在对灵魂的深度开掘中介入藏民原生态的鲜活生命,开启对自我与历史的双重拷问。三重技法交相辉映,一方面助力其独特审美价值的建构,一方面践行着为藏族文化正名的责任与使命。
2016年06期 v.29;No.121 65-7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12 ] - 赵耀;
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创作内蕴着独具匠心的三重奏:通过辩证法的灵活运用与外部世界达成和解,实现对藏民生命张力的有机呈现;在"缺失"与"错位"的深刻洞察中质疑既定观念和惯性思维,反抗外部世界对作家主体的挤压,实现性灵深处的呐喊;在对灵魂的深度开掘中介入藏民原生态的鲜活生命,开启对自我与历史的双重拷问。三重技法交相辉映,一方面助力其独特审美价值的建构,一方面践行着为藏族文化正名的责任与使命。
2016年06期 v.29;No.121 65-7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12 ] - 殷燕;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无声告白》探索了完全不同于以往华裔小说的主题,讲述了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俄亥俄小镇上一个华裔教授和一个白人女性跨种族婚姻家庭里发生的悲剧故事。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立足于"华裔—美国人"双重身份,用文学的方式道出了华裔族群在文化混杂空间里所遭遇的文化冲突,逼真再现了身处文化夹缝中的"他者"困境。
2016年06期 v.29;No.121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下载次数:4259 ] - 殷燕;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无声告白》探索了完全不同于以往华裔小说的主题,讲述了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俄亥俄小镇上一个华裔教授和一个白人女性跨种族婚姻家庭里发生的悲剧故事。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立足于"华裔—美国人"双重身份,用文学的方式道出了华裔族群在文化混杂空间里所遭遇的文化冲突,逼真再现了身处文化夹缝中的"他者"困境。
2016年06期 v.29;No.121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下载次数:4259 ]
- 李佳哲;
在诏书的书写上,唐廷对于化外民族有着特殊的用词,但这些用词只是在涉及安史叛军的诏书中有所使用,而未见于涉及河北藩镇的诏书之中。唐廷对于河北藩镇的用词,基本不出唐廷对化内敌对政治势力的用词范围。这反映了唐廷对于河北藩镇的态度,是将其作为统一政府下的地方叛乱来对待和处理的,并未从文化层面对河北藩镇有所排斥。史料中存在的河朔胡化的言论,是中唐士大夫在夷夏之辨观念的影响下,对河北藩镇产生的主观认识,并非完全基于对河北藩镇的客观了解。
2016年06期 v.29;No.121 7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93 ] - 李佳哲;
在诏书的书写上,唐廷对于化外民族有着特殊的用词,但这些用词只是在涉及安史叛军的诏书中有所使用,而未见于涉及河北藩镇的诏书之中。唐廷对于河北藩镇的用词,基本不出唐廷对化内敌对政治势力的用词范围。这反映了唐廷对于河北藩镇的态度,是将其作为统一政府下的地方叛乱来对待和处理的,并未从文化层面对河北藩镇有所排斥。史料中存在的河朔胡化的言论,是中唐士大夫在夷夏之辨观念的影响下,对河北藩镇产生的主观认识,并非完全基于对河北藩镇的客观了解。
2016年06期 v.29;No.121 7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93 ] - 姜建国;
明代云南驿道交通处于不断变迁之中。洪武至宣德年间是云南驿道交通体系建设的时期。正统以后直至明朝末年云南驿道在腹里地区相对稳定,在边境地区则变迁繁复。明朝中后期,云南出省驿路主要使用普安路与乌撒路,粤西路与建昌路使用较少,甚至出现中断不通的情况。驿路交通的这些变化与当时频繁的军事战争、经济开发的时空进程、边疆政治地理格局的变迁以及国家边疆政策的调整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2016年06期 v.29;No.121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748 ] - 姜建国;
明代云南驿道交通处于不断变迁之中。洪武至宣德年间是云南驿道交通体系建设的时期。正统以后直至明朝末年云南驿道在腹里地区相对稳定,在边境地区则变迁繁复。明朝中后期,云南出省驿路主要使用普安路与乌撒路,粤西路与建昌路使用较少,甚至出现中断不通的情况。驿路交通的这些变化与当时频繁的军事战争、经济开发的时空进程、边疆政治地理格局的变迁以及国家边疆政策的调整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2016年06期 v.29;No.121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748 ] - 曹鲁超;
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烟台大学承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6年年会"于2016年10月13—14日在烟台大学召开。与会的370多名专家学者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主题下,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18个专题会议为分论坛,展开广泛的研讨与交流。本次年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既展示了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理论动态,又显示出学界对现实问题的密切关注和对社会发展的热切关怀。
2016年06期 v.29;No.12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78 ] - 曹鲁超;
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烟台大学承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6年年会"于2016年10月13—14日在烟台大学召开。与会的370多名专家学者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主题下,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18个专题会议为分论坛,展开广泛的研讨与交流。本次年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既展示了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理论动态,又显示出学界对现实问题的密切关注和对社会发展的热切关怀。
2016年06期 v.29;No.12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78 ]
- 南炳文;
袁黄博学多产、爱民勤政、追求积德行善,不仅洁身自好,利用功过格约束、督促自己去邪念恶行,且撰写《改过之法》、《积德之方》,专论积德行善,其中既有规律性的认识,又有实际操作方法,极力劝说、帮助他人同自己一样做好事、成好人。他在明中叶道德沦丧相当严重的情况下,发挥了超出一般的正面作用,在保证中华民族善良、正直、清廉、为民的优良传统生生不息上作出了贡献。在400年后的今天,认真分析其作出贡献的方式、方法和指导思想,可以得到有益的借鉴。而在继承、发扬袁黄的善言善行时,也应注意辩证地对待其以因果报应作为理论体系基础的局限性,唯物主义者在将与之混在一起的精华分离出来、加以适当改造、纳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体系之中的同时,拒绝其鬼神存在的唯心主义说法。
2016年06期 v.29;No.121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6 ] - 南炳文;
袁黄博学多产、爱民勤政、追求积德行善,不仅洁身自好,利用功过格约束、督促自己去邪念恶行,且撰写《改过之法》、《积德之方》,专论积德行善,其中既有规律性的认识,又有实际操作方法,极力劝说、帮助他人同自己一样做好事、成好人。他在明中叶道德沦丧相当严重的情况下,发挥了超出一般的正面作用,在保证中华民族善良、正直、清廉、为民的优良传统生生不息上作出了贡献。在400年后的今天,认真分析其作出贡献的方式、方法和指导思想,可以得到有益的借鉴。而在继承、发扬袁黄的善言善行时,也应注意辩证地对待其以因果报应作为理论体系基础的局限性,唯物主义者在将与之混在一起的精华分离出来、加以适当改造、纳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体系之中的同时,拒绝其鬼神存在的唯心主义说法。
2016年06期 v.29;No.121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6 ] - 宋立杰;
朱椿为明代蜀府第一代蜀王,明成祖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二人原为兄弟关系,都是藩王;由于靖难之役的爆发,二人虽仍是兄弟,但已让位于君臣关系。明清时期相关著作记载了明成祖对蜀献王朱椿的待遇与评价颇高,后者对前者也是忠心耿耿。有明一代,皇室内部关系始终较为紧张。蜀王朱椿与明成祖的关系是否如其表面所显示的那样,在仔细分析蜀献王朱椿与建文帝的关系,朱椿上疏揭发谷王朱橞谋反一事,以及他对方孝孺一事的处理态度的基础上,会发现明成祖与蜀献王朱椿的关系并不如史书所载那么简单,同时谷王朱橞谋反一事亦存在诸多疑点。
2016年06期 v.29;No.121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10 ] - 宋立杰;
朱椿为明代蜀府第一代蜀王,明成祖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二人原为兄弟关系,都是藩王;由于靖难之役的爆发,二人虽仍是兄弟,但已让位于君臣关系。明清时期相关著作记载了明成祖对蜀献王朱椿的待遇与评价颇高,后者对前者也是忠心耿耿。有明一代,皇室内部关系始终较为紧张。蜀王朱椿与明成祖的关系是否如其表面所显示的那样,在仔细分析蜀献王朱椿与建文帝的关系,朱椿上疏揭发谷王朱橞谋反一事,以及他对方孝孺一事的处理态度的基础上,会发现明成祖与蜀献王朱椿的关系并不如史书所载那么简单,同时谷王朱橞谋反一事亦存在诸多疑点。
2016年06期 v.29;No.121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10 ]
- 陈玉屏;
<正>我与崔明德教授认识很早,在我担任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时,他曾到我校交流。作为专家学者,他在民族史学和民族理论等方面有很深造诣,他的《先秦政治婚姻史》、《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隋唐民族关系思想史》和《中国古代和亲通史》等专著在学界颇有影响。作为大学主要领导,他和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使烟台大学综合实力持续提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国内外知名度越来越高,有些方面走在地方高校前列,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学校的快速发展,凝
2016年06期 v.29;No.121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 ] - 陈玉屏;
<正>我与崔明德教授认识很早,在我担任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时,他曾到我校交流。作为专家学者,他在民族史学和民族理论等方面有很深造诣,他的《先秦政治婚姻史》、《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隋唐民族关系思想史》和《中国古代和亲通史》等专著在学界颇有影响。作为大学主要领导,他和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使烟台大学综合实力持续提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国内外知名度越来越高,有些方面走在地方高校前列,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学校的快速发展,凝
2016年06期 v.29;No.121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