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 人的存在的现象学之真理观——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2条

    何中华;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2条所确立的真理观,不是认识论的,而是存在论的。它只有从存在论维度上被领会,才能彰示其丰富内涵和马克思的独特贡献。在马克思那里,真理不过是人的存在本身的"祛蔽"。人的异己化意味着人的实存以扭曲的方式同人的本质相悖反,其典型表现就是意识形态。因此,马克思把意识形态批判作为终其一生的事业。当意识形态遮蔽被逻辑地和历史地超越之后,人的存在及其历史才能以本真性的方式显现,这便是真理的发生。人的存在的"祛蔽",也就是人的历史解放,它只有通过人的实践的批判才能实现。如此一来,哲学不再是哲学家头脑中或书房里的思辨活动,而是变成了人的存在的历史展现及其完成本身的反思形式。

    2017年05期 v.30;No.126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33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559 ]
  • 论马克思哲学真理观的三个特征——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2条

    童建安;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真理"实质上是指共产主义的实现,即人的存在与本质、自由与必然等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最终消解,从而达到人的异化的消除、人的本质的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的历史目标。马克思哲学的真理观具有实践性、现实性和此岸性等三个特征。没有实践性就不可能有真理的现实性和此岸性,实践性是其真理观的基石;离开了现实性和此岸性,实践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马克思哲学真理观的这三个特征之间,彼此是相辅相成的。

    2017年05期 v.30;No.126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6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249 ]

法学研究

  • 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的设定原理与完善建议

    廖永安;段明;

    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作为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中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民事诉讼制度顺畅运作的重要保障。通过考察发现,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在实践中存在交纳标准混乱、交纳标准单一、交纳限度不定等问题。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之基本功能的实现,且与交纳标准的设定原理相悖。因此,明确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的设定原则,对其进行体系化、精细化、合理化设计,乃是完善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的基本路径。

    2017年05期 v.30;No.126 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3 ]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801 ]
  • 论“应受劳教处罚行为”分流处理中的若干问题

    陆诗忠;

    我国刑法学界就"应受劳教处罚行为"的"入刑"范围所提出的见解是不够成熟的,有必要对该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将保安处分引入到我国刑法中以惩治、预防"应受劳教处罚行为"的主张并不具有其所论及的可行性。更为关键的是,将保安处分引入到刑法中还会带来一些极其负面的影响。劳教制度废止后,刑法必然要进行某些变化,要对某些法律制度进行调整。但该变化、调整绝非某些学者所主张的"脱胎换骨"的改革。

    2017年05期 v.30;No.126 2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5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32 ]
  • 损害原则视角下持有型行为的犯罪化限制

    涂欣筠;

    从现代各国刑事立法的现状来看,持有型行为的犯罪化已成为一种新的立法趋势。持有型犯罪的规定是对公民自由权利的剥夺,因此探寻持有型行为犯罪化的正当依据并对其犯罪化予以限制就成为必要。损害原则是自由主义刑法观下犯罪化的正当性原则,虽然其含义由造成实际损害发展至预防损害发生,有一定的扩张,但这并不妨碍其对持有型行为的犯罪化从客观行为和主观罪过两方面予以限制。

    2017年05期 v.30;No.126 4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5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04 ]

文学研究

  • 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碎片与精英史观——论《海上传奇》的记录与虚构

    王晓平;

    贾樟柯的《海上传奇》试图以"口述史"的形式呈现中国百年近代史历程。但细究之下,它其实是以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碎片化"、叙事化的方式进行,呈现一种不论立场、却对历史真实莫衷一是的接近虚无主义的历史观。但与此同时,影片仍然保持了为后现代主义所摒弃的精英史观。作为市场经济下原子化的个体市民的代言人,影片没有一个坚实的"主体性";缺乏政治经济学的视野、阶级分析和"全球眼光",因此对于国族命运的盛衰走向也只能给予奇观化的呈现和人性化的个体命运的解读。

    2017年05期 v.30;No.126 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9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44 ]
  • “五四”时期傅斯年文论中的论述策略及文学革新观

    宋尚诗;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文论中有意采取面目模糊的文学定义,背后隐匿了其新文学观的论述策略,即借助歧义丛生的文学定义,获得"文学革新"的自身合法性,进而阐述文学革新观。傅斯年把现代文学变革放置在中华古典文学演变的大语境内,以历史的变革惯性来论证"文学一物,不容不变";没有割裂新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关系,而是利用古典文学内在变革的规律,规训和证明新文学的存在,得出文学的进化与革新是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的内在要求这一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傅斯年文学革新观的内在特质突显了文学的"时代精神",从而使文学与时代、社会建立紧密联系,未尝不是一种新的"文以载道"。

    2017年05期 v.30;No.126 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8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67 ]

民族关系研究

  • 清朝对甘青土司经济层面的治理

    武沐;朴晋亿;

    清朝对于甘青土司经济层面的治理是清代甘青土司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大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从康熙末年开始的清查土司、寺院田土,造册定赋,始行起科;二是相继制定了一批监督措施,从制度、法律等方面限制、监督土司。清朝从经济层面治理甘青土司,一方面大大消弱了土司的经济基础,迫使甘青土司难以拥有大量土军,难以对土民实行超经济的剥削,难以维持对土民超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土司在经受经济治理后,逐步向平民化转变,部分土司形同虚设,而土民则直接接受国家治理,打破了国家—土司—土民的三元政治结构。另一方面,从经济层面治理甘青土司,也为清朝政府增加了巨额的财税收入。

    2017年05期 v.30;No.126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8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84 ]
  • 略论元好问的民族思想

    郑炜;

    元好问的民族思想由金即宗国的家国观、"仁民爱物"的民族相处观、中州一体的中国观组成。元好问民族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受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也和当时的历史现实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元好问的个人因素有关。元好问的民族思想对金末元初中国民族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民族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

    2017年05期 v.30;No.126 8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1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45 ]

经济与管理

  • 论中国“二次市场化”改革

    杨欢亮;杨旷辉;

    根据市场发育程度,可以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次市场化阶段、二次市场化阶段和修补完善阶段。中国在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之后,目前经济体制整体上仍处于半市场化状态,政府行为、国有企业、要素市场等方面的市场化水平较低,处于二次市场化阶段。初次市场化阶段改革成效显著,但由于以渐进式改革为主,传统体制的深层次问题与矛盾仍未解决。推进二次市场化改革,重点在于继续加快国有经济比重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根本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法治社会。

    2017年05期 v.30;No.126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5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2 ]
  • 论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制度之完善

    王笑寒;

    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问题,涉及社会公平正义价值观的实现,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这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从制度等深层次审视,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国家在法律、政策及社会体系方面的顶层设计,又涉及弱势群体法定权利的确定、实现以及救济等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保障弱势群体的正当合法权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应制定一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基本法,确定弱势群体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形成以平等权、生存权、发展权为核心的人权标准体系,确保弱势群体既有利益表达渠道通畅,同时开拓新的利益表达机制,使该群体的利益和尊严能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为充分的保护。

    2017年05期 v.30;No.126 10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7 ]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1400 ]

语言学研究

  • 论方言词考源

    曾昭聪;

    方言词考源是汉语词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古至今相关研究工作不少,弊端也客观存在。方言词考源除了要注重跨学科和利用亲属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同源词的系联来为方言词探源,黄侃、徐复等先生已经在这一方面做出了示范。

    2017年05期 v.30;No.126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4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710 ]

  • 来稿须知

    <正>《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直坚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刊方针和"求新求实"的办刊原则,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连续取得喜人成绩,创出了品牌,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哲学、法学、文学、民族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所载文章力争反映该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特别注重涵纳对已有理论新见解、对科学方法新探索、对某一学科领域新开拓

    2017年05期 v.30;No.126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