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美学”专题

  • 身体意识与身体表现:东西方的身体美学

    理查德·舒斯特曼;王辉;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是以身体为媒介并通过操控身体来完成的,但人们很少对身体行为的表现进行自觉的反思。对身体意识的反思不仅能够提高我们身体经验的质量,而且可以改善和修正我们不良的身体行为习惯。与西方身体意识自我反思略有不同,儒道的身体美学对身体意识的反思更多的是通过"内省"、"忘己"等自我审视的方式来达到天人合一境界。而日本"能剧"艺术大师世阿弥·元清则主张演员通过对身体有意识地强化训练与自觉控制实现自我的身体意识,从而达到表演艺术的理想效果。现代神经生理学基本理论,对揭示身体意识及身体表现之间关系及其内在运行机理的秘密,具有理论性探讨和科学上求证的重要启发。

    2013年04期 v.26;No.103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8 ]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1038 ]
  • “身体意向”:审美意象的真正所指——中国审美意象之身体现象学解读

    张再林;

    中国审美意象研究迄今尚未走出的一大误区,就是将"意"视为"意识"之"意",对审美意象从事一种"意识化"的解读。实际上,正如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指出的那样,不仅意识具有"意向",身体同样具有"意向",并且这种"身体意向"作为一种"最初的意向性",比起"意识意向"更为根本,更能体现"意"之所以为"意"的本质属性。中国文学艺术的实践和理论表明,其所追求的审美意象恰恰以这种"身体意向"为其真正所指。故惟有从这种"身体意向"出发,我们才能理解何以中国审美意象既非客观事物的表象,又非主观意志的表现,而实为我们自身生命的象征;我们才能理解何以中国审美意象就其强调生命活动的能受一体而言,与其说是非主即客的"主客型"的,不如说是阳禀阴受的"阴阳型"的;我们才能理解何以中国审美意象使我们从"身"(受体)、"心"(能体)的二分,走向了"身"(受体)、"心"(能体)的互为表里、浑然一体,并使一种内在于我们自身生命而非外在于我们自身生命的"内在超越"成为可能,从而它不仅以其"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真正统一,为我们确立了"不象之象"、"不似之似"这一中国审美意象的根本特征,也以其"以艺术代宗教"的独有的宗旨,最终使中国文化彻底告别了那种西方式的感性的艺术与超感的宗教势不两立的文化悖论。

    2013年04期 v.26;No.103 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8 ]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1261 ]
  • 为“身体美学”一辩——与周宇春教授《走出“身体美学”的误区》商榷

    李军学;

    身体美学是当前美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话题,是对主客二元对立的意识美学的反思与纠偏。由于周文仍然固守意识美学的窠臼,不但未能走出身体美学的误区,还可能把身体美学研究推向了更大的"误区"。基于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重要思想,周文在身体美学理解上存在有待商榷的三个问题:一是周文在对身体美学的理解上把"身体"仅仅理解为生理-物理意义上的机械的身体而非身心一体意义上"身体意识";二是其对身体美学仅仅理解为身体自身的妆饰之术而非对身体经验的自我改善;三是只承认身体的理论性而忽视了身体美学的实践性。这与舒斯特曼所倡导的身体美学思想判若云泥。

    2013年04期 v.26;No.103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5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15 ]
  • 身体美学应是身体存在论美学

    刘连杰;

    身体美学不应该是以身体为审美客体的美学,也不应该是以身体为审美主体的美学,在逻辑上它必然要求成为身体存在论美学,即身心同一、主客同一的美学。这在西方已经得到了身体存在论哲学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得到中国天人合一哲学传统的印证。身体存在论美学不同于西方传统意识美学,它要求我们在审美态度论、审美趣味论、审美感官论、艺术类型论和审美体验论等方面重新建构新的美学体系。

    2013年04期 v.26;No.103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7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42 ]
  • 从《击壤集》看邵雍的身体意识

    刘春雷;

    《伊川击壤集》是北宋大儒邵雍的诗歌总集。诗集"第一现场"式地保留了邵雍大量的日常生活体验,呈现了在生、老、病、死等生存境遇下丰富多彩的身体样态,展现了易学大家邵雍鲜明的身体意识,以及面对生、老、病、死等人生问题时的真知灼见和旷达情怀。诗歌所描述,既有康泰身体的舒展自在,也有衰老身体的乐天顺化、病疼身体的超然达观。而面对死亡问题,邵雍继承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言说策略,借吟咏欢乐之生,表达了纵身大化、"真生""善死"的乐天态度。《击壤集》中多姿的身体样态是邵雍与世界"相照面"时的具身化表现,体现了浓厚的身体意识和鲜明的生死观念,这对理解邵雍整个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4期 v.26;No.103 35-3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24 ]

法学研究

  • 盗窃罪之行为客体新论——以法益论为判断路径的分析

    于改之;王越;

    盗窃罪法益从属于财产犯罪法益,应当是所有权、本权和不受法秩序非难的占有;在本权与占有相互对抗的场合,占有利益受到保护的前提是有足以与本权者相对抗的合理理由。关于盗窃罪之行为客体的认定,通过法益的路径进行判断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司法实践中亦可以得出较为妥当的结论。

    2013年04期 v.26;No.103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8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622 ]
  • 关于所有权保留与质押权竞存时的优先受偿问题

    关涛;

    赋予动产买卖中出卖人保留的所有权以优先权地位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我国大陆虽没有所有权保留登记的规定,但从平衡当事人双方利益的角度仍有必要维护所有权保留的优先受偿地位,对此,德国判例运用期待权概念平衡当事人权益的司法技术值得借鉴,我国内地实务界那种认为质押权优先于动产所有权保留受清偿的观点值得商榷。

    2013年04期 v.26;No.103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7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452 ]
  • 还原与展开:古典与现代情境中的“物权行为”理论

    刘经靖;

    "物权行为"理论是对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进行解读的法教义学工具。制度进化论意义上的物权行为存在古典与现代之分,前者以"仪式——交付"为代表,后者以诺成合同为典型。物权变动制度演进的意识流向差异导致了物权行为解释的不同际遇。近代无因性物权行为理论的根源在于其承认了物权变动的二元结构以及诺成合同的法律效力,却否认了合同的基本物权属性。物权私有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与管制型登记制度之间的冲突是我国无因性理论的又一重要原因。祛除强加在登记和交付上的物权行为假想,回归诺成合同物权属性的本来面目,是澄清我国当代物权行为理论本质认识的必由之路。

    2013年04期 v.26;No.103 53-5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4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60 ]
  • 论适用人民陪审员的案件范围

    王国征;

    我国关于适用人民陪审员案件范围的立法分为三个阶段,2004年《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赋予当事人选择适用人民陪审员的权利,是司法民主的一种体现。但现行法律关于适用人民陪审员范围的规定仍然存在不明确、不合理之处,理论上对此存在较大争议,实务上陪审率也存在较大差异。陪审率的高低并不等于司法民主水平的高低,从法律制度完善角度看,应取消人民法院依职权适用人民陪审员,同时限制当事人申请适用人民陪审员的案件范围。

    2013年04期 v.26;No.103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5 ]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586 ]

文学研究

  • “打通后壁”的精神探险——康有为、章太炎与近代知识层的代际心态转换

    耿传明;郭亮亮;

    考察近代文化、文学的发生,不能不从康有为、章太炎这两个开山人物说起,但要理清其起点和来源,有必要对他们的思想、人格成长过程做一综合性的考察,揭示其与上一代和下一代人物相比所发生的代际心态变化。中国文学、文化的古今之变主要是通过三个"历史社会世代"完成的,康有为和章太炎属于第二世代;康有为出现的意义首先在于他对现代强势的西方予以了独特的、积极的回应,他的应对之道就是将公理至上和儒学宗教化结合在一起,成立孔教会,建立起新的政教合一的信仰,从而表现为文化建构主义倾向。而章太炎则依托佛教唯识宗和庄子齐物论,质疑一切不容置疑的时代信条,表现出一种文化多元论的解构主义倾向,两者之间具有一种对立互补的关系。

    2013年04期 v.26;No.103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69 ]
  • 反叛与认同:红色经典与群体本位观的双重关联

    任现品;

    红色经典与群体本位观之间存在着反叛与倚重的双重关联,既大胆反叛传统家族群体本位,又急切认同现代阶级群体本位,"反叛"从话语层面顺应了人们的创新求变需要,"认同"从心理深层回应了人们的古老信念。这种反叛与认同的双重关联正体现了民族文化群体本位观的稳固性及现代适应性。

    2013年04期 v.26;No.103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7 ]
  • 清中期女性的群体危机与解救之道——章学诚的女性传记、女性观和女性史

    黄晓丹;

    在清代女性观、女性史和女性写作的研究中,章学诚是一个颇受学界注意的对象。有关女性问题的普通传记、史传和《妇学》等文章构成了章学诚的女性观体系。这一体系形成于对清中期普通女性生活的观察,而非对于才女群体特殊经验的总结。相对于袁枚等人,章学诚的主张代表了一种较为保守和缓的性别观念变革需求。章学诚的女性观在以礼教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赋予了女性最大的文化空间,却不能解除文化对于女性的根本限定,彻底改革社会性别观念。

    2013年04期 v.26;No.103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12 ]

民族关系研究

  • 世界历史的“主辅线”和中国历史的“双边疆”——中国边疆的体用观、层级论及其近代转型

    宋培军;

    体用观念、家国形势、亲子关系是中国疆域形势观的典型表达方式,建立在"生产方式制约论"之上的"世界历史民族红金主辅线研究范式"是拉铁摩尔"双边疆"范式的理论基础。在游牧小循环与中国大循环的体用关照之下,"外边疆"的近代转型可以分为领地回收型、关下划界型、边外土司型、租地游牧型、瓯脱自弃型等。

    2013年04期 v.26;No.103 8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1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83 ]
  • 从民族交往互动层面透视新疆南疆地区维汉民族关系问题

    李洁;

    民族交往互动伴随着民族共同体变迁与发展的整个进程,是探讨新疆维汉民族关系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民族交往互动层面的几项重要指标——居住格局、语言交流、社会交往、观念意识等研究分析,探讨了民族交往互动层面所反映出的新疆南疆地区维汉民族关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2013年04期 v.26;No.103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1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736 ]

经济与管理

  • 断裂与重构: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研究

    李倩;张蓉;马萧;

    政府主导逻辑下被动城市化的失地农民在进入城市生活后,其以往最为常见的传统社会关系构建方式发生了变化,私人空间的交往减少,公共空间的关系建构增加。公共空间的兴起和社会记忆的存在维系着旧有社会关系,并建构着具有同质性特征的新的社会关系。同时,社会记忆与一系列政策实施又分别在主观和客观上造成他们欠缺业缘等异质性关系构建的现实。在被动的、断裂式的城市化方式之下,失地农民的社会交往却并没有呈现出断裂的特征,其社会网络也并未经历彻底解构到重新建构的过程。失地农民进城后的社会交往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农村传统社会关系的特点,是一种复制式的构建,其建构社会关系的实质仍然是乡土性的,而非城市化的,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市民化的进程。

    2013年04期 v.26;No.103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8 ]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651 ]
  • OECD十年发展援助情况演变

    王妍蕾;刘晴;

    作为推动发展重要手段的国际发展援助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其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和特点。作为构成今天国际援助体系主体框架的重要国际发展援助组织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近年的成就与发展,都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分析OECD过去十年发展援助情况的演变,尤其是发展援助委员会(DAC)各成员国的具体发展援助情况,包括援助目标理念、援助者和受援对象、援助方式、援助内容、援助的规模和资金来源等方面的演变,了解过去十年间国际发展援助的历史过程、基本情况以及发展趋势。

    2013年04期 v.26;No.103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9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415 ]

语言学研究

  • 《新订中州全韵》音系研究

    陈宁;

    《新订中州全韵》的音注来源于《中州全韵》、叶以震《中原音韵》等书。声母系统保存全浊音,韵母系统与周德清《中原音韵》等其他曲韵书相比最大特色是新创了"知如"部,其韵母为。该书音系在一定程度上从多个方面反映出了作者周昂方言语音的影响。从音系上看,此书是一部既承袭曲韵的传统,又继续受吴方言影响的曲韵书。

    2013年04期 v.26;No.103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3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69 ]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总目次

    <正>~~

    2013年04期 v.26;No.103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0 ]

  • 来稿须知

    <正>《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直坚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刊方针和"求新求实"的办刊原则,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近年来连续取得喜人成绩,

    2013年04期 v.26;No.103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