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科学发现中的非理性因素

    李文耀

    本文探讨了科学发现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直觉、灵感,等等,它们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灵感思维的突发性、非逻辑性等特点,以及机遇在加速科学发现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文章指出,研究环境尤其研究单位的学风、传统和学术水平等,对于科研的进程和成败起着极大的作用,并以诺贝尔奖得主的情况作了深入的讨论

    2000年01期 3-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412 ]
  • 人的发展:历史演进与价值理想

    于仁松

    人的解放与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视角。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关系出发,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否定的分析方法为指导,提出了人的发展三个阶段的学说。本文对马克思的人的发展这一学说进行了解读和阐发

    2000年01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4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53 ]
  • 关于法治的若干理论分歧

    谢鹏程

    法治既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经过多年的反思,我国终于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标志着法治的价值得到了普遍认同,同时,也意味着法治理论的研究工作进入了开拓和创新的阶段。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理论上的分歧是难免的,而且,这种多样性恰恰蕴含着理论发展的契机和动力

    2000年01期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1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26 ]
  • 论国家主权与国际法的关系

    温树斌

    国家主权与国际法的关系一直是国际法领域倍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为了正确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弄清主权的性质、主权与主权权利的不同概念及相互关系。笔者认为,主权权利区别于主权的特征在于,不仅其自身具有可分割或可让与性,而且可与主权相分离,甚至全部主权权利的不能行使也不构成对主权的否定。以此为基础,本文将主权与国际法的关系划分为两个层面,即国家主权与国际法相互依存的关系、国际法对主权权利的丰富、发展和限制的关系

    2000年01期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5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509 ]
  • 对判例法的几点思考

    汪建成

    本文对判例法的概念、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判例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中国能否适用判例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判例法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律渊源的独有表现;它是一种法律渊源,而不是一种适用法律的方法;判例法不等于判例。我国目前既不具备实行判例法的条件,也没有实行判例法的必要,但有必要借鉴德国的做法改革我们的司法解释制度

    2000年01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0 ] |[引用频次:73 ] |[下载次数:1815 ]
  • 董仲舒的法哲学思想

    庆明

    中国古代出现过高超的法哲学思想。董仲舒的天命论、度制论、人性论、经义论,深入探究了法律的本源、本体和价值目标等法哲学的重大课题。天命制衡王权,理正法律;度制划定权利界限;人性论、经义论为法律确立指导原则和理想目标

    2000年01期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7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71 ]
  •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经典文本──重读鲁迅其人其文之二

    朱德发

    鲁迅探索中国社会现代化所建构的文学经典之作,所显示出的重要美学特征有:以重估一切的反叛姿态,对非人历史非人现实非人意识的批判达到空前的深广度;文学反题背后潜隐着对人性异化的愤怒反击和合乎人性健全发展的人权呼唤;营造现代型文学艺术的综合智慧

    2000年01期 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3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92 ]
  • 叙事形式逻辑与历史意蕴逻辑的对立统一──卡夫卡小说艺术研究

    马小朝

    卡夫卡的小说艺术有一个奇妙的特征,那就是小说叙事形式逻辑与历史意蕴逻辑的对立统一。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小说人物行为、情节发展的破碎、零乱、古怪、荒涎、奇异所揭示出的多层次的文化心理原因恰好是符合历史意蕴逻辑的本然真实。其次是小说人物遭遇、故事发生的突兀离奇、模糊不清、怪异无比所揭示出的多层次文化心理原因恰好是符合历史意蕴逻辑的卓越阐释。其三是小说人物选择、故事结局的荒谬悖理所揭示出的,以“原罪”问题为其标志的文化心理原因恰好是符合历史意蕴逻辑的深刻说明

    2000年01期 5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9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01 ]
  • 语体风格问题的思考

    丁金国

    本文讨论了当前在语体风格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语体、文体、语域、风格再辨;语体的基本范畴;语体的分类原则;语体的发生与习得;语体风格研究的转向

    2000年01期 6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2 ] |[引用频次:35 ] |[下载次数:1030 ]
  •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经营

    王赞源

    本文从具体事例出发,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儒家思想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儒家思想在面对市场经济运作时有其根本缺陷,但对台湾、日本的一些企业经营产生过影响;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学说都可以创造地诠释为企业管理思想。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各有特色,要建立“现代化中国式管理”,必须采择各家的精华,融会贯通

    2000年01期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6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494 ]
  •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国民收入剩余转化

    张东刚

    近代中国是处于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过渡型经济形态的根本性特征就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国民收入剩余转化的途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就国民收入剩余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及其特征展开实证分析,并就其生成机制的障碍原因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剖析

    2000年01期 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73 ]
  • 也谈许敬宗篡改唐代实录、国史问题

    岳纯之

    许敬宗是唐太宗、高宗时期的著名宰相和史官,曾经领导和参与了唐朝国史、实录等多种史书的修撰。对其修史,前人一向评价不高,认为虚美隐恶、曲事删改,违背了史学家直书实录的职业道德,但近来也有学者提出质疑,企图为许敬宗洗刷、开脱。本文则认为,无论从唐朝实录、国史修撰史和许敬宗个人品质来看,抑或从史料证据来看,许敬宗之篡改唐代实录、国史都很难否定。许敬宗篡改实录、国史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与唐朝的政治现实、尤其与唐高宗关系至密

    2000年01期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1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94 ]
  • 儒道互补仲长统

    孟祥才

    仲长统是东汉末年著名思想家,他才华横溢,满腹经论,明于知人,期望为东汉皇朝刷新政治,重整秩序,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后由尚书令荀彧举荐为尚书郎,参与曹操军事活动。在荀彧因反对曹操专权死于非命后,仲长统即转而发愤著述,留下一部《昌言》。他猛烈抨击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擅权造成的政治黑暗、社会腐败和百姓苦难,揭露豪人之家势力膨胀带来的贫富分化与社会不公。提出限田抑兼并、减刑救贫弱,慎选举正官风,重本抑末发展经济,以及加强武备,注重教化,移风易俗等主张,展示了儒家的传统理念。由于仕途受挫,他又深感“名不常存,人生易灭”,希望“卜居清旷”,远离尘嚣,在大自然中享受生之快乐

    2000年01期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4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366 ]
  • 文化的人类自觉创造物观

    苏富忠

    历史上有种种经验形态的、抽象形态的文化观;论者则力图从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中、历史与现状的对立统一中、文化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全面系统地把握文化,建立具体的文化观,即文化的人类自觉创造物观:文化是人类在一定目标指引下、在一定现实条件基础上的自觉创造物。价值目标是以一定价值观和现实条件为根据经决策思维而建构起来的创造相应价值实体,从而实现相应价值的目标。现实条件是历史地积累起来而又延续到现在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文化条件等。人类的自觉创造物即在自觉意识参与下的行为产物。这样,文化就是人类在一定价值目标引导下、在一定现实条件支持下通过创造文化的自觉行为而创造出来的。这种创造实现在人类自身之上,就形成本体文化;实现在外部对象上,就形成对象文化。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个体性与群体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继承性与批判性、社会性与个体性、传统性与时代性、竞争性与协作性,一系列两极对立的品质等八个特点

    2000年01期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0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66 ]
  • 略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

    陈江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民间风俗的研究中,人们较多注意的是微观的具象描述,相对忽略了角度的特征探究,而事实上,把握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却是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去认识其深层结构和演进线索的一面透镜。本文揭示了制约中国民俗发展演变的四个基本特点,即原始信仰长期留存、宗法观念影响深远、民族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别、既一以贯之又不断变迁,论述了这些特点在传统民俗长期传承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影响时至今日仍不时地表现出来。错综复杂、丰富多采的中国民俗文化正是在这一框架中演绎出来的

    2000年01期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7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712 ]
  • 一本探寻哲学源流的力著──评《亚里士多德与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

    晋阳仁

    2000年01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4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8 ]
  • 把握机遇 再创辉煌──本刊荣获首届“全国高校百强学报”

    2000年01期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