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恐怖主义法》中武装力量出境反恐的规范含义A Normative Analysis of the Counterterrorism Law:A Case Study of Paragraph 2,Article 72
胡大路;
摘要(Abstract):
"9. 11"事件后军事反恐手段的引入与恐怖主义问题的"安全化"有关。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反恐怖主义法》第71条第2款奠定了法理基础。从规范体系出发,应当将我国的武装力量出境反恐定位为一项国际合作活动,服务于国家反恐战略的总体需要,秉持谦抑性、必要性的应用原则。结合相关的国际法要求,可以基于"请求-同意"原则、国家自卫权、联合国授权等原因适用第71条第2款,有时还要分析恐怖组织所在领土国是否"不能-不愿"采取有效行动的问题。在制度运行机制方面,应当由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筹决策武装力量出境反恐事务,《反恐怖主义法》为多元化的任务需求、灵活的分工负责机制和高效的协同保障机制预留了解释空间。
关键词(KeyWords): 总体国家安全观;军事反恐手段;《反恐怖主义法》;反恐国际合作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胡大路;
DOI: 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18.06.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John F.Murphy,“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War on Terrorism:The Road Ahead”,US Naval War College International Law Studies,Vol.79(Oct 2002),p.8.
- (2)赵秉志、杜邈:《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完善研讨》,《法律科学》2006年第3期。
- (3)王伟光:《恐怖主义·国家安全与反恐战略》,北京:时事出版社,2011年,第131-140页。
- (4)U.S.DOD Directive 2000.12,DOD Antiterrorism/Force Protection Program,https://fas.org/irp/doddir/dod/i2000-16p.htm,2018年5月16日(访问日期)。
- (5)M.Cherif Bassioun,i“Legal Control o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A Policy-Oriented Assessment”,Harvar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Vol.43,no.1(2002),pp.83-103.
- (6)奥德丽·克罗宁:《恐怖主义如何终结:恐怖活动的衰退与消亡》,宋德星、蔡焱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7年,第140页。
- (7)邱美荣:《后“9·11”时期美国的危机管理研究---以反恐为例》,《外交评论》2007年第6期。
- (1)郭永良:《论中国反恐立法的基本轨迹》,《太平洋学报》2015年第8期。
- (2)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释义》,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年,第382页。
- (3)刘跃进:《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第6期。
- (4)王伟光:《把治理引入国家安全领域---安全治理研究评介》,《国际关系研究》2014年第1期。
- (5)马岭:《军事权与警察权之区别》,《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第9期。
- (1)胡大路、胡锦光:《军事法学学科分析范式的构建》,《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 (2)巴瑞·布赞等:《新安全论》,朱宁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0页。
- (3)王震:《关于全球反恐战争转型问题的再认识》,《阿拉伯世界研究》2016年第5期。
- (4)Geraint Hughes,The Military’s Role in Counterterrorism:Examples and Implications for Liberal Democracies,Berkshire:Books Express Publishing,2011,pp.24-37.
- (1)奥德丽·克罗宁:《恐怖主义如何终结:恐怖活动的衰退与消亡》,宋德星、蔡焱译,第143-148页。
- (2)Andrew H.Kydd and Barbara F.Walter,“The Strategies of Terrorism”,International Security,no.1(2006),pp.49-79.
- (3)冯卫国:《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反恐对策思考》,《理论探索》2017年第5期。
- (4)王伟光:《恐怖主义·国家安全与反恐战略》,第346-356页。
- (5)李格琴:《欧盟非传统安全治理:概念、职能与结构》,《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 (6)李湛军:《恐怖主义与国际治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271页。
- (1)王伟光:《恐怖主义·国家安全与反恐战略》,第283-290页。
- (2)Geraint Hughes,The Military’s Role in Counterterrorism:Examples and Implications for Liberal Democracies,Berkshire:Books Express Publishing,2011,pp.66-80.
- (3)黄瑶:《国际反恐法的范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5期。
- (4)刘猛:《〈反恐怖主义法〉视域下的中国反恐国际合作》,《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 (5)希利尔:《国际公法原理》(第2版),曲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5页。
- (1)魏智通主编:《国际法》(第5版),吴越、毛晓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第597页。
- (2)Olivier Corten,The Law Against War:The Prohibition on the Use of Force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Law,Oxford and Portland,Oregon:Hart Publishing,2012,p.253.
- (3)Karine Bannelier,Theodore Christakis,“Under the UN Security Council’s Watchful Eyes:Military Intervention by Invitation in the Malian Conflict”,Leide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26,no.4(2013),pp.855-874.
- (4)戴轶:《请求(同意)原则与武力打击“伊斯兰国”的合法性》,《法学评论》2015年第1期。
- (5)余民才:《“武力攻击”的法律定性》,《法学评论》2004年第1期。
- (1)希利尔:《国际公法原理》(第2版),曲波译,第240-243页。
- (2)Michael N.Schmitt,Counter-Terrorism and the Use of Force in International Law,George C.Marshall Center:The Marshall Center Papers,no.5,2002,p.32.
- (3)Dawood I.Ahmed,“Defending Weak States Against the‘Unwilling or Unable’Doctrine of Self-Defens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vol.9(2013),pp.1-37.
- (4)Ashley S.Deeks,“‘Unwilling or Unable’:Toward an Normative Framework for Extra-Territorial Self-Defense”,Virgin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52(2012),pp.485-546.
- (1)李鸣:《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问题探究》,《法学评论》2002年第3期。
- (2)Nico Krisch,“The Rise and Fall of Collective Security:Terrorism,US Hegemony,and the Plight of the Security Council”,in Christian Walter et al.eds.,Terrorism as a Challenge for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aw:Security vs Liberty?New York:Springer,2004,pp.879-908
- (3)余敏友等:《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合法性问题》,《法学研究》2003年第6期。
- (1)钟开斌:《国家安全委员会运作的国际经验、职能定位与中国策略》,《改革》2014年第3期。
- (2)郑淑娜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导读与释义》,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年,第199-206页。
- (3)刘建华:《美国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历程、动力与特征》,《美国研究》2015年第2期。
- (1)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Combating Terrorism:Interagency Framework and Agency Programs to Address the Overseas Threat,GAO-03-165,Washington,D.C.,2003,p.154.
- (2)郑淑娜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导读与释义》,第198页。
- (3)孙茂利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释义》,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年,第267页。
- (4)陈锡春:《〈反恐怖主义法〉视野下的武警反恐指挥问题研究》,《中国军事科学》2017年第1期。
- (5)张立伟:《境外反恐行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武警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
- (1)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Combating Terrorism:Interagency Framework and Agency Programs to Address the Overseas Threat,GAO-03-165,p.128.
- (2)Ibid,p.66.
- (3)宋新平、张晓军:《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法律保障刍议》,《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