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减刑程序发展的两个方向On the Two Direc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tation Procedure
付磊;
摘要(Abstract):
目前司法实践中的减刑程序存在权力配置的单向化、减刑程序的行政化等诸多问题。基于减刑权的性质,减刑程序应当在司法场域内展开,并视减刑案件的不同类型分别适用法院审批程序和诉讼程序。在强化减刑程序运作透明度的同时,应当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以使减刑程序能够在兼顾公正、效率的基础上达到最好的效果。
关键词(KeyWords): 减刑程序;行政化;司法审批;听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付磊;
DOI: 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10.03.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监管人员在利益驱动下,利用减刑进行权钱交易,假报、虚报相关材料对不符合条件的服刑人减刑,致使本来具有促进改造、彰显人道主义精神的行刑制度异化成司法腐败的温床,也使得此前进行的侦查、起诉、审判等刑事诉讼活动功亏一篑。在这些方面,实践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典型案件,如胡耀光等人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李文华违法减刑、假释案,宋善哲私放服刑犯杨福明案等。具体案例可参见梁洪,肖玮,庞革平:《金钱抵刑国法不容》,《人民日报》1999年9月20日;吴建平,牛正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胡耀光等人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之透视》,《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尹鸿伟:《“环监狱产业链”调查——司法腐败:对社会正义釜底抽薪》,《市场报》2006年10月13日;《受贿万元,副监狱长私放服刑犯》,《华西都市报》2004年10月12日。
- ②参见韩杼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03年3月11日。
- ③参见曹建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10年3月11日。关于检察机关监督不当减刑的数据,可以参见历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 ①具体减刑程序可参见司法部2003年《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另可参见吴宗宪:《刑事执行法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5~176页。鉴于论述的需要,本文所讨论之减刑程序限于监狱报请减刑后由法院裁定的减刑决定程序。
- ①唐亮:《中国审前羁押的实证分析》,《法学》2001年第1期。
- ②周振想:《刑罚适用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年,第372页。
- ③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40页。
- ④参见李豫黔:《我国减刑制度司法实践的反思和探讨》,《中国监狱学刊》2003年第3期。
- ⑤参见陈敏:《减刑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第136页。
- ①参见宋世杰,彭海青:《试论“减刑”、“假释”程序的重构》,《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3期;于同志,陈伶俐:《论减刑程序的正当化》,《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3期。
- ②参见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
- ①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做出此类改革的有北京,江苏泰州,四川成都、崇州、雅安,河南新乡、信阳、周口,安徽合肥、霍邱,山西太原,浙江宁波等。参见《阳光审判暖了服刑人员的心》,载http://news.sina.com.cn/o/2009-05-26/084115686021s.shtml;《成都首例为矫正人员听证减刑》,载http:www.china.org.cn/chinese/law/582427.htm;《提请减刑假释,先“晒”改造表现》,载http://sichuan.scol.com.cn/cddt/20090422/200942273308.htm;《减刑听证会搬进监狱“现场直播”,听证会应当制度化》,载http://www.jinbw.com.cn/jinbw/xwzx/hnxw/20090120241.htm;《减刑假释先听狱友意见,周口监狱首开听证会》,载http://www.dahe.cn/xwzx/csxw/zk/t20090519_1557829.htm;《云南减刑假释案件监区听证感化服刑犯》,载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904/29/355100.shtml;《宁波北仑:“减刑听证”效果好》,载http://www.spp.gov.cn/site2006/2008-10-16/0001120679.html。而山西太原已经拟定《减刑假释案件听证细则》,准备近期实施,参见《太原市拟定减刑假释“四细则”》,载http://www.s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08/content_16193963.htm。
- ②参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庭:《对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方式的探讨》,《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王伟:《对减刑程序的理论思考及对策建议》,《新疆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宋世杰,彭海青:《试论“减刑”“假释”程序的重构》,《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3期。
- ③这两种程序运作过程参见卞建林,张国轩主编:《刑事诉讼法制度的科学构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75页。
- ①具体可参见王伟:《对减刑程序的理论思考及对策建议》,《新疆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