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唯S是(之)P”句型
杨琳
摘要(Abstract):
<正>“唯S是(之)P”句型是指“唯命是听”(《左传》昭25)“燕婉之求”(《诗·邶风·新台》)这类所谓宾语前置句。其中S代表“唯”后“是(之)”前的成分,P代表“是(之)”后的成分。为方便起见,以下把这种句型称为A句型。 A句型可根据“唯”“是”“之”三个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杨琳
DOI: 10.13951/j.cnki.issn1002-3194.1989.01.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许嘉璐:关于“唯……是……”句式,中国语文1983:2
- 2 向熹:诗经语言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 3 俞敏:例句探原,语言研究1981:1
- 4 敖镜浩:略论先秦时期“0/是/v.”句式的演变,中国语文1983:5
- 5 刘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
- 6 李瑾:汉语殷周语法问题探讨,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 7 管燮初:殷虚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中国科学院出版社1953
- 8 谢纪锋:《诗经》中“维”字的意义和用法,中国语文1984:3
- 9 余伯良、缪树晟:成语述原释义,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
- 10 蒋礼鸿、任铭善:古汉语通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
- 11 廖序东:文言语法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 12 王力:汉语史稿(修订本),中华书局1980
- 13 何乐士等: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北京出版社1985
- 14 杨伯峻: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1981
- 15 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读本(修订本),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 16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4
- 17 杨树达:高等国文法,商务印书馆1984
- 18 丁贞:论前置宾语后的“是”“之”的词性,中国语文1983:2
- 19 高庆赐:古汉语知识六讲,湖北人民出版社1975
- 20 马忠:“是”的用法演变,语法论集第三集,商务印书馆1959
- 21 杨合鸣、李云贵:《诗经》“名·是·动”的式新考。武汉大学学报1987:4
- 22 裘锡圭:谈谈古文字资料对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中国语文1979:6
- 23 刘诚:“之”词本义质疑,南师院学报1985:1
- 24 赫永娟、张继质:浅谈“之”“是”在宾语提前句中的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