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墓葬与和亲文化A Research on Political Marriages from Ancient Tombs
马晓丽;杨亚蓉;
摘要(Abstract):
体现人们身份、地位的古代墓葬,传递出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生活和价值观念的一些信息。承载着和亲文化的诸多墓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状况。无论是出土的古代墓葬,还是文献记载、实地调查的古代墓葬,都为和亲及和亲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与视角。古代墓葬所承载的和亲文化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分布范围广,二是多元聚合性,三是开放包容性,四是传承与创新性。通过对体现和亲文化的古代墓葬的初步梳理和研究,能够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关键词(KeyWords): 古代墓葬;和亲文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马晓丽;杨亚蓉;
DOI: 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22.03.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崔明德:《论和亲文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1年第2期。
- ②《魏书》卷三十《闾大肥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第3册,第729页。
- (1)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37页。
- (2)《北史》卷十三《后妃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第2册,第507页。
- (3)《北史》卷九十八《蠕蠕传》,第10册,第3265页。
- (4)朱全升、汤池:《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4期。
- (5)薛宗正:《突厥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4页。
- (6)《周书》卷九《皇后传》,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点校本,第1册,第144页。
- (7)张建林、孙铁山、刘呆运:《北周武帝孝陵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2期。
- (8)《新唐书》卷一百十《阿史那社尔传附忠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第13册,第4116页。
- (9)王玉清、苟若愚:《唐阿史那忠墓发掘简报》,《考古》1977年第2期。
- (10)《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西域传》,第20册,第6227页。
- (11)黎大祥:《武威文物研究文集》,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185页。
- (12)黎大祥:《武威文物研究文集》,第191-192页。
- (13)宁笃学:《甘肃武威南营发现大唐武氏墓志》,《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2期。
- (14)党寿山:《武威县南山青嘴嘛喇湾又发现慕容氏墓志》,《文物》1965年第9期。
- (15)《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吐蕃传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第16册,第5221页。
- (16)强巴次仁、卓玛:《关于藏王墓数目及墓主身份的重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 (17)霍巍:《关于文成公主的历史记忆》,《光明日报》2021年5月15日,第10版。
- (18)霍巍:《青瓦达孜遗址考古侧记》,《中国藏学》2017年第2期。
- (19)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通史》,第316页。
- (20)《辽史》卷十二《圣宗纪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第1册,第134页。
- (21)《辽史》卷十八《兴宗纪一》,第1册,第213页。
- (22)《辽史》卷二十七《天袏帝纪一》,第1册,第321页。
- (23)黄震云:《西夏王陵鎏金铜牛石马和辽代兴平公主墓葬考》,《西夏学》第5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黄震云:《西夏王陵鎏金铜牛石马和辽兴平公主墓葬考》,《东北史地》2010年第5期。
- (24)参见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前言”第3页。
- (25)武亚芹:《论清代下嫁外藩公主丧葬》,《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 (26)韩佺:《清代皇族女性墓葬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14年。
- (27)张柏忠:《清固伦雍穆长公主墓》,《文物资料丛刊》1983年第7期;闫洪森:《清代满蒙姻盟的见证——扎鲁特旗固伦雍穆长公主墓》,《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第11期。
- (28)项春松:《内蒙古白音尔灯清代荣宪公主墓》,载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资料丛刊》第七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122页;武亚芹:《论清代下嫁外藩公主丧葬》,《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张伟娇:《清代固伦荣宪公主墓随葬品述略》,《北京文博文丛》2019年第4辑。
- (29)吉林省文物工作队、白城地区文管会、通榆县文化局(张英执笔):《吉林通榆兴隆山清代公主墓》,《文物》1984年第11期。
- (30)王绍东、汤国娜:《历代文献记载中的昭君墓及相关问题》,《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 (31)《通典》卷一百七十九《州郡九·单于府》载:“金河,上承紫河及象水。又南流入河,李陵台、王昭君墓”;孙利中:《青冢村》,《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61-171页。
- (32)郑隆:《伊盟达拉特旗的“昭君坟”》,《包头文物资料》第1辑,1984年,第97页。
- (33)刘英魁、王加关主编:《三晋史话·朔州》,太原:三晋出版社,2016年,第51页。
- (34)乾隆《东明县志》载:“青冢在县北十八里,柿子园迤南,冢上各有青草,故名俗传为昭君墓。”参见储元升纂修:《东明县志》卷1,《中国方志丛书》第513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影印本,第114页。
- (35)嘉靖《山东通志》载:“青冢在单县南八里,相传为王昭君墓。”参见陆釴等纂修:《山东通志》卷二十二《古迹》,明嘉靖十二年刻本。
- (36)民国《新城县志》卷二十三《识余》:“青冢,汉明妃墓,吾乡紫泉有大小青冢之村,不知始于何时”,见民国《新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152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影印本,第951页。
- (37)光绪《定兴县志》卷十四《古迹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第32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影印本,第367-368页。
- (38)雍正《神木县志》:“青冢,塞草皆白色,惟此冢独青”,参见雍正《神木县志》卷三《古迹·陵墓》,《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285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影印本,第232页。
- (39)嘉靖《襄城县志》载:“昭君墓在县西北”;嘉靖《许州志》:“青冢,在襄西北十五里,旧传为昭君墓”。参见嘉靖《襄城县志》卷一《地理》,《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第4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影印本,第24页;嘉靖《许州志》卷八《杂述》,《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第4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影印本,第480页。
- (40)郑凤岐:《昭君坟茔今安在》,《山西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A03版;齐宏亮:《昭君墓应在朔州青钟村》,《朔州日报》2013年8月24日。
- (41)古鸿飞:《北魏金陵初探》,《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 (42)松下宪一、王庆宪:《拓跋鲜卑的都城与陵墓——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中心》,《草原文物》2011年第1期。
- (43)杨天源:《北魏金陵的考古学调查》,《美成在久》2021年第5期。
- (44)王国维:《古行记四种校录》,《王国维遗书》第13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年,第5页。
- (45)白玉冬:《“可敦墓”考———兼论十一世纪初期契丹与中亚之交通》,《历史研究》2017年第4期。
- (46)徐广源:《论清代陵寝制度在乾隆朝的完备及其原因》,《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第393-402页。
- (47)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通史》,第414页。
- (48)《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后妃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第30册,第8900页。
- (49)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通史》,第421页。
- (50)朱诚如、孟宪刚主编:《清朝通史》大事记分卷,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第118页。
- (51)徐广源:《“下嫁”皇太后与她的昭西陵》,《中国档案报》2001年8月31日,第5版。
- (52)《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后妃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30册,第8904页。
- (53)铁玉钦:《清关雎宫宸妃墓地考》,《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第4期。
- (54)胡杨:《历代帝陵全档案》,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年,第273页。
- (55)王静芳:《清代满蒙联姻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增刊。
- (56)武亚芹:《论清代下嫁外藩公主丧葬》,《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 (57)刘冰、顾亚丽:《草原姻盟下嫁赤峰的清公主》,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7年,第44页。
- (58)赤峰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赤峰人物·总古代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第477页。
- (59)《科尔沁左翼中旗志》,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832页。
- (60)董坤玉:《清代公主园寝调查》,《文物》2011年第3期。
- (61)田志和:《碑林的震撼》,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2页。
- (62)李澍田主编:《清实录东北史料全辑》(3),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316页。
- (63)董坤玉:《清代公主园寝调查》,《文物》2011年第3期。
- (64)郝维彬:《科尔沁历史考古》,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02页。
- (65)郝维彬:《科尔沁历史考古》,第197页。
- (66)杨海山:《内蒙古赤峰市郊公主陵辨疑》,《紫禁城》1996年第4期。
- (67)董坤玉:《清代公主园寝调查》,《文物》2011年第3期。
- (68)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上),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年,第366页。
- (69)胡玉远主编:《京都胜迹》,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第288页。
- (70)崔明德:《论和亲文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1年第2期。
- (71)董坤玉:《清代公主园寝调查》,《文物》2011年第3期。
- (72)崔明德:《高欢民族关系思想初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年第3期。
- (73)朱全升、汤池:《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4期。
- (74)崔明德:《高欢民族关系思想初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年第3期。
- (75)周苗:《唐阿史那忠镇墓石试释》,《文博》2010年第1期。
- (76)葛承雍:《唐昭陵、乾陵蕃人石像与“突厥化”问题》,《欧亚学刊》2001年增刊。
- (77)《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西戎传》,第16册,第5297页。
- (78)霍巍:《关于文成公主的历史记忆》,《光明日报》2021年5月15日,第10版。
- (79)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 (80)滕绍箴:《试论满汉文化认同的几个问题》,《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
- (81)乌日嘎:《内蒙古地区清代多体碑刻文献统计与分类》,《满族研究》2021年第1期。
- (82)成倩、张建林:《北周武帝孝陵出土玻璃珠的科学分析与研究》,《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1期。
- (83)赵洋:《中古丝路文化的传与承——以墓葬所见有翼神兽为例》,《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 (84)林英:《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拜占庭金币和南北朝史料中的金钱》,《中国钱币》2009年第4期。
- (85)宋伯航:《谒细君公主墓》,《新疆地方志》2008年第2期。
- (86)王绍东、汤国娜:《历代文献记载中的昭君墓及相关问题》,《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 (87)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吉林省志》卷43《文物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07页。
- (88)冯永谦、温丽和:《法库县文物志》,辽宁: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第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