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保障观的分立:反思、关联与建构Confusion and Reconstruct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n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张妍妍
摘要(Abstract):
长期以来,中西方关于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的背后隐含着一个错误观念,即以人权观统摄人权保障观,这也是国内外人权领域惯常的研究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权利类型的增多,人权观已不能独立承担人权从应有状态到法定状态,再到实有状态的转化使命。人权保障观具有不同于人权观的独特的研究视阈和价值指向,应分立于人权观的研究视阈,以更好地从实践层面对权利运行予以思想指导。对人权保障观的正确定位要正视其与人权观的差异之处,但也不能割裂二者间的内在关联。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合理建构人权保障观的研究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保障观进行科学解读,加快推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人权观;人权保障;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党建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创新发展研究”(16ZZD043)
作者(Author): 张妍妍
DOI: 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18.01.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路易斯·亨金:《权利的时代》,信春鹰、吴玉章、李林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97年,第3页。
- (2)劳特派特:《奥本海国际法》,王铁崖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168页。
- (3)刘海年:《新中国人权保障发展六十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226页。
- (4)霍夫:《亚洲对人权普遍性的挑战》,见刘楠来主编:《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1页。
- (1)王明迪、郭成伟:《中国狱政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89页。
- (2)徐显明:《对人权的普遍性与人权文化之解析》,《法学评论》1999年第6期。
- (3)王广辉:《人权法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6页。
- (4)薛进文:《关于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几个问题》,《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 (1)广州大学人权理论研究课题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论纲》,《法学研究》2015年第2期。
- (2)郑海、姚川:《试论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的冲突解决机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 (1)易延友:《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基本立场》,《政法论坛》2015年第4期。
- (2)《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人民日报》2016年9月30日,第13版。
- (1)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第1页。
- (2)苗贵山:《马克思人权观的“生存实践论”解读》,《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期。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3页。
- (4)罗豪才、宋功德:《人权法的失衡与平衡》,《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 (5)郑贤君:《基本权利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332页。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65页。
- (1)张晓玲:《论人权保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中国政治》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