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陔堂文说》的学术价值及其版本等问题Issues Concerning Academic Values and Editions of Meng Gai Tang Wen Shuo
孙晶;
摘要(Abstract):
《梦陔堂文说》是黄承吉晚年的一部力作,在赋学、经学、史学、天文历算等领域具有学术价值。书中所论皆因学术史上富有争议的赋家扬雄而展开,作者重视事件发生的原生态文化环境,论述上形成了重视道之体用,并善于从声音训诂角度追本探源的独特风格。目前文献所记《梦陔堂文说》版本主要有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清道光十一年刻本、清道光中刊咸丰元年印本三种情况。我们认为现存《梦陔堂文说》底本为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有重印本,而清道光十一年刻本之说有误。《梦陔堂文说》刊刻完成部分约占其手稿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当时著名学者刘文淇、刘宝楠、罗士琳等参与了校订工作,这部书是清代学者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KeyWords): 《梦陔堂文说》;黄承吉;扬雄;学术价值;刻本情况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赋论整理研究”(19ZDA249)
作者(Authors): 孙晶;
DOI: 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22.03.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蒋寅有《黄承吉及其〈梦陔堂文说〉略述》一文,见《励耕学刊》(文学卷),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踪凡有对黄承吉与《梦陔堂文说》的简要介绍,见郭英德主编:《历代赋学文献辑刊》第18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许结说:“清代有个学者叫黄承吉,扬州学派的,他有一个《梦陔堂文说》,太有意思了,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的……”参见许结讲述、王思豪记录:《赋学讲演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93页。
- (1)阮元:《皇清赐同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候选道前广西兴安县知县江都黄君墓志铭》,《清代诗文集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03册,第3页。
- (2)孙晶:《黄承吉“雕虫篆刻”与扬雄之微意论》,《文学评论》2021年第1期。
- (3)黄承吉:《梦陔堂文说》第一篇,《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10页。
- (4)黄承吉:《梦陔堂文说》第一篇,《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6页。
- (5)黄承吉:《梦陔堂文说》第一篇,《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16页。
- (6)黄承吉:《梦陔堂文说》第八篇,《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274-275页。
- (7)刘文淇:《梦陔堂文说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2页。
- (8)赵航:《扬州学派概论》,扬州:广陵书社,2003年,第194页。
- (9)黄承吉:《梦陔堂文说》第七篇,《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273-274页。
- (10)梁启超著,夏晓虹、陆胤校:《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1页。
- (11)徐复观:《两汉思想史》(二),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第425页。
- (12)陈朝辉:《扬雄〈自序〉考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 (13)黄承吉:《梦陔堂文说》第一篇,《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16页。
- (14)《文选》卷七《甘泉赋》,萧统编,李善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4页。
- (15)《文选》卷七《甘泉赋》,萧统编,李善注:《文选》,第111页。
- (16)刘文淇:《梦陔堂文说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1页。
- (17)孙晶:《清代学者黄承吉的“正扬论”——以黄承吉论〈解嘲〉为中心》,《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 (18)姜亮夫:《滑稽考》,《思想战线》1980年第2期。
- (19)陈朝辉:《扬雄〈自序〉考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 (20)徐复观:《两汉思想史》(二),第400-401页。
- (21)刘文淇:《梦陔堂文说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1页。
- (22)刘文淇:《梦陔堂文说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1页。
- (23)阮元:《皇清赐同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候选道前广西兴安县知县江都黄君墓志铭》,《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4页。
- (24)阮元:《皇清赐同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候选道前广西兴安县知县江都黄君墓志铭》,《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4页。
- (25)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第1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61页。
- (26)黄承吉:《梦陔堂文说》第十一篇,《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689页。
- (27)黄承吉:《梦陔堂文说》第十一篇,《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689页。
- (28)冯树勳:《扬雄的范式研究——西汉末年学术范式的折中之例》,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5年,第5-6页。
- (29)踪凡、郭英德主编:《历代赋学文献辑刊》,第189册。
- (30)黄承吉:《梦陔堂文说》十一卷,汉籍数字图书馆,微信版。
- (31)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第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586页。
- (32)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第1册,第1012页。
- (33)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六版缩印本,第2642页。
- (34)黄承吉:《梦陔堂全集》,第013-026册,汉籍数字图书馆,微信版。
- (35)黄承吉:《梦陔堂文说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5页。
- (36)刘文淇:《梦陔堂文说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1页。
- (37)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第2642页。
- (38)江庆柏编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700页。
- (39)刘文淇:《梦陔堂文说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2页。
- (40)黄承吉:《梦陔堂文说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5页。
- (41)阮元:《皇清赐同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候选道前广西兴安县知县江都黄君墓志铭》,《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3册,第4页。
- (42)梁启超著,夏晓虹、陆胤校:《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第31页。
- (43)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526页。
- (44)《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刘宝楠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第43册,第13290页。
- (45)《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刘宝楠传》,第43册,第13291页。
- (46)徐世昌主纂:《清儒学案》卷一百五十二,《清儒学案》8,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第53页。
- (47)徐世昌主纂:《清儒学案》卷一百五十二,《清儒学案》8,第55页。
- (48)《清史稿》卷五○七《罗士琳传》,第46册,第13995页。
- (49)罗士琳续补:《续畴人传》,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 (50)David.R.Knechtges.The Han Rhapsody,A Study of the Fu of Yang Hsiung(53 B.C.E.-A.D.18),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
- (51)何新文、苏瑞隆、彭安湘:《中国赋论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