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言“气”与古希腊思想的契合On the Agreement Between Confucius' Qi with the Ancient Greek Thoughts
张思齐
摘要(Abstract):
在《论语》中,孔子言及"气",此"气"指气息,并具有道德色彩。在《礼记》中,孔子言及"气",此"气"与"志"相联,指精神,并且具有神学色彩。在古希腊哲学中,斯多葛学派对普纽玛有充分的论述。普纽玛本来指一种气与火相关联的物质,但在学说的演变中它逐渐具备了神学的意蕴。儒道是同时产生的思想流派,道家学说可在哲理的层面补充儒家学说。在道家学说中,炁正好是气与火相关联的一种物质,但在学说的演变中它逐渐具备了神学的意蕴。中国的气论是联系中国哲学与希腊哲学的桥梁,孔子和斯多葛派是其两大基石。道家很早即在丝绸之路上活动,他们可谓此桥之拱心石。道教和基督宗教都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宗教,它们之间有差别,但亦有契合。
关键词(KeyWords): 孔子;古希腊;气学说;斯多葛;普纽玛;关系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杜诗比较批评史和杜工部集英译”(11BZW020)
作者(Author): 张思齐
DOI: 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16.01.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98页。
- (1)陈戍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第486页。
- (2)陈戍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第486页。
- (3)李学勤主编:《礼记正义》第三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395页。
- (4)黄寿祺、梅桐生:《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07页。
- (5)刘文典撰:《淮南鸿烈集解》,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22页。
- (1)陈戍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第487页。
- (1)《圣经:中英文对照》(和合本新标准修订版),北京:中国基督教两会,2000年,第266页。
-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8页。
- (3)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一分册,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66页。
- (1)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54页。
- (2)中华书局编辑部编:《诸子集成》第八册,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11页。
- (3)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罗达仁译,第254页。
- (4)西塞罗:《论义务》,王焕生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7页。
- (1)潘能伯格:《神学与哲学》,李秋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16页。
- (2)西塞罗:《论义务》,王焕生译,第126页。
- (3)西塞罗:《论义务》,王焕生译,第126页。
- (4)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88页。
- (5)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13页。
-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第13页。
- (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第27页。
- (3)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第172页。
- (4)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第77页。
- (5)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王文锦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9页。
- (6)陆德明:《经典释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54页。
- (7)萧统:《文选》,上海:上海书店影印胡克家刻本,1988年,第127页。
- (8)萧统:《文选》,第191页。
- (9)萧统:《文选》,第393页。
- (10)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765页。
- (1)陈戍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第386页。
- (2)左丘明:《左传》,蒋冀骋标点,长沙:岳麓书社,1988年,第344页。
- (3)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21页。
- (4)W.H.Auden,ed.The Portable Greek Reader,New York:Penguin Books Ltd.1977,p.71.
- (5)《道藏》第十一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521页。
- (1)中华书局编辑部编:《汉魏古注十三经》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157页。
- (2)陆德明:《经典释文》,第483页。
- (3)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22页。
- (4)李昉等:《太平御览》第6册,夏剑钦等校点,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90页。
- (1)陶宗仪:《说郛三种》第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231页。
- (2)萧箑父,李锦泉主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21页。
- (3)中文圣经启导本编辑委员会:《中文启导本圣经》,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1997年,第1881页。
- (4)镰田茂雄:《简明中国佛教史》,郑彭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263页。
- (1)鲁迅:《鲁迅书信集》上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第18页。
- (2)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册,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40页。
- (1)高楠顺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3年,第1266页。
- (2)《圣经:中英文对照》(和合本新标准修订版),第1页。
- (3)《圣经:中英文对照》(和合本新标准修订版),第1页。
- (1)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册,何兆武、李约瑟译,第3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