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孝道之争及其意义

    关健英;徐雪野;

    孝道之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之争的核心议题,其背后是文化立场之争。儒佛孝道之争既有冲突与对抗,也有调和与融汇。面对佛教对社会生活的渗透,中国固有文化虽经受冲击,但并没有被异质文化所取代,而是在碰撞中融合在冲突中发展,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以人伦道德为武器对佛教伦理进行理论清算;佛教面对儒家的诘问,则调和儒佛矛盾,以期实现佛教与儒学从外在功能的互补逐步深入到内在思想的融通。该时期儒佛孝道之争,一方面,对长于经验思维而不甚重论证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有所启迪与丰富,为宋代道德哲学的本体言说作了理论准备;另一方面,也只有经历这一磨合过程,佛教才能主动调适,由一种外来的文化逐渐适应中国文化传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04期 v.33;No.14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689 ]
  • 康德的自我模式:封闭、开放或第三种可能

    刘晨;

    "自我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是哲学史上的经典论题。现象学家有些批评康德的先验自我是完全封闭在自身之中的核心,有些认为它是完全开放在经验中的意向性自我。但实际上,康德的先验自我兼具"先验的封闭性"和"经验性的开放性";它是与任何经验相隔绝的纯粹形式条件,但同时必然展开在其经验性运用中。尽管先验自我具有突出的极点特性,但它同样在封闭性与开放性之间达到了平衡。所以,康德在笛卡尔主义的封闭自我与现象学的开放自我之外提出了第三种自我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理论上的自足性和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2020年04期 v.33;No.143 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91 ]

法学研究

  • 指导性案例裁判要点的表述技术研究

    于霄;

    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指导要通过指导性案例体现出来,而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要点是法院、检察院和当事人等参照和引述的主要内容。已有的指导性案例可以类型化为原则、概念、规则以及说理、裁量方法等,存在着同一功能语词表述不统一、冗长和个案化等问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统一表述、去粗取精、适当抽象。指导性案例裁判要点表述技术的提升是由其功能定位决定的,不管是统一、精减还是抽象,都要以有利于案件准确概括、有利于法律精细化解释和方便引述为目标。

    2020年04期 v.33;No.143 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10 ]
  • 论我国中止犯刑事责任的争议问题

    陆诗忠;

    当行为人已经完成犯罪的预备行为,而基于自动性没有进一步实施犯罪的,这应属于刑法理论上的吸收犯。预备行为后进入实行过程中的,也应当被认定为吸收犯。对"犯罪人为了中止犯罪,而实施了某种手段行为,然而该手段行为又构成另一犯罪的既遂犯"这一情形的处理,则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中止犯与未遂犯竞合"的情况下,对行为人应当按照犯罪未遂处理。将中止犯中的"损害"限定于刑法规范禁止的侵害结果是不够全面的。犯罪中止中的"损害"应当理解为可以为刑法所评价的有形的、可以测量的物质损失。中止犯中的"损害"限于被害人本人。对中止犯的处罚不应当以未遂犯、预备犯作为比较对象。

    2020年04期 v.33;No.143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42 ]

文学研究

  • 张谦宜格调诗学的构成与渊源

    黄卓颖;

    清初诗人张谦宜以格调论诗,内容主要围绕风格的评述、诗体的辨析以及诗法的建构三个方面展开。其中很多诗学观念与诗学精神都源于其师杨师亮、七子诗学以及山东地域诗学的影响。这一点已为学界所共知,但是,有关毛先舒与张谦宜的关联,却绝少发明。张谦宜格调诗学在审美理想、性情抒写、经典建构与雅化情怀上都与毛先舒的诗论有着紧密的承续或同构关系。实质上,张谦宜通过整合前代,以毛先舒的内向式审美纠正七子格调的叫嚣,以七子格调的重气力挽救毛先舒重韵致的疲软,从而建立起了一套讲究正大、陡健、匀称、紧致之美的新格调说。它不仅丰富了清初格调诗学的内容,同时也启发了后来诸多格调论者的新思路。

    2020年04期 v.33;No.143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8 ]
  •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庾信赋在清代的拟作

    常亮;

    庾信赋在清代影响深远,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清代文人不断对其进行模拟。所见拟作145篇,尤以对《小园赋》《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春赋》的模拟居多。在清代赋选本多选庾信赋及乾嘉道古律融合赋风的影响下,清人对庾信赋青睐有加;翰林院馆课多试拟庾信赋题,使得清人对庾信赋的拟作在数量上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清人拟庾信赋具备了对原赋的批评和传播特质,是庾信赋在清代经典化历程中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价值。

    2020年04期 v.33;No.143 5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77 ]
  • 离散经验、中国叙事与世界想象——欧华文学的历史、现状及反思

    魏欣怡;

    作为整个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板块,百年欧华文学因中西文明的历史交汇而成为世界华文文学多声部演绎中和而不同的独奏者。于当下而言,它主要表现为创作实践所呈现出的深沉细腻的生命直感、繁复现代的写作技巧以及中和包容的人文精神。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寥落的作家间互动、同质化的题材趋向以及相对滞后的文学批评现状。对此,当下的欧华文学应从文化融合与媒介支持等方面积极寻求调整。总之,欧华文学互动互通、中和包容的开放场域,应为我们当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文学生态给予启示。

    2020年04期 v.33;No.143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13 ]

民族关系研究

  • 论东汉前期南北匈奴的关系

    闵海霞;

    东汉初年的南北分裂使匈奴命运就此改写。匈奴南北两部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南匈奴南下,入塞附汉,确立了藩属关系;北匈奴继续留在漠北,与中原为敌。双方虽为同族,但始终互相倾轧、争斗。北匈奴利用人口数量和作战兵力上的优势,一方面对南匈奴进行军事打压,一方面积极向东汉靠拢,离间东汉与南匈奴的关系。南匈奴在东汉政府的多方扶持下稳步发展,却仍怀有并南北为一国的雄心壮志,为此倾其全力以求灭北庭,终致北单于狼狈西逃。南匈奴欲借东汉之力统一南北的宏愿也因种种阻碍化为泡影。东汉王朝在南北匈奴相持关系的形成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运用"羁縻之道"使二者相互制衡,达到了"以夷制夷"的目的。

    2020年04期 v.33;No.143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63 ]
  • 辽夏金的中华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王文光;江也川;

    辽夏金三朝分别是契丹、党项、女真建立的政权。辽夏金政权为了有效地治理辖境内的汉族,同时也为了政权的巩固,便有了中华文化认同及其实践,他们的中华文化认同及其实践已经超越了本民族的民族界限,成为辽夏金三朝辖境内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为下一个更大规模的大一统国家的形成聚集着力量。

    2020年04期 v.33;No.143 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562 ]

历史研究

  • 清代朝廷孝行旌表探析——以直省民人为中心

    方玉权;赵令志;

    清代朝廷孝行旌表是官方表彰孝行卓异者的一种重要方式,其适用群体涵盖汉、满、蒙和苗等多族群,类别包括孝子、孝女、孝妇和顺孙四种,旌表方式亦有本朝之特色。直省民人是清代朝廷孝行旌表适用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廷制定严格的旌表程序,并在各时期多有调整,还对相关参与者加强监管,且逐渐制度化,展现出清代旌表制度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在清代历史场域之下,朝廷孝行旌表不仅起到引导社会风气、宣扬官方主流价值观念的作用,也在客观上强化了社会基层民众的国家认同,推动了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020年04期 v.33;No.143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34 ]

经济与管理

  • 媒体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葛蕾蕾;陈昱睿;

    居民幸福感是衡量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可以以政府信任作为中介变量,采用层次回归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索媒体使用、政府信任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媒体使用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传统政务媒体的使用同居民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新兴政务媒体的使用也同居民幸福感的关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政府信任在传统政务媒体和居民幸福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这一研究丰富了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实证研究,对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拓宽媒体宣传渠道、提升政府信任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2020年04期 v.33;No.143 10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137 ]

语言学研究

  • “体”的困惑

    丁金国;

    在语篇学研究中,至今仍人言人殊的是以"体"为核心的相关概念,诸如文体、体裁、语体等。学术史上历朝都有人对其研究,然梳理用功最勤者,古代有刘勰,现代有陈望道,当代有童庆炳。缕清其源流、辨析各概念的功能域、特征、语义分布,对于促进汉语语体与风格学的学科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020年04期 v.33;No.143 11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16 ]

  • 来稿须知

    <正>《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直坚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刊方针和"求新求实"的办刊原则,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连续取得喜人成绩,创出了品牌,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哲学、法学、文学、民族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所载文章力争反映该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特别注重涵纳对已有理论新见解、对科学方法新探索、对某一学科领域新开拓的有效信息。

    2020年04期 v.33;No.143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