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文化研究

  • 个人创造思维论

    苏富忠;刘梅芳;

    个人创造思维是作为创造个性的个人的,以其统一着主观世界的整体为根据,以其一系列优秀品质为保障,以创造欲望为动因,在其意志力的支持下,在特定心理状态背景下,发挥既有心理结构孕育了的创造力,在特定创造阈中,以创造目的为导引,运用一定思维方式,建构超越性新成果的人的创造思维;是创造者在一定遗传素质前提下,在长期勤奋严格的学习—修养—积累中,在一定宜于创造的人文—自然环境中,在个人独特思维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并伴随着个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

    2007年04期 No.79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75 ]
  • 个人创造思维论

    苏富忠;刘梅芳;

    个人创造思维是作为创造个性的个人的,以其统一着主观世界的整体为根据,以其一系列优秀品质为保障,以创造欲望为动因,在其意志力的支持下,在特定心理状态背景下,发挥既有心理结构孕育了的创造力,在特定创造阈中,以创造目的为导引,运用一定思维方式,建构超越性新成果的人的创造思维;是创造者在一定遗传素质前提下,在长期勤奋严格的学习—修养—积累中,在一定宜于创造的人文—自然环境中,在个人独特思维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并伴随着个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

    2007年04期 No.79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75 ]
  • 现代西方语境中的文化与文明

    宋兴无;

    在西方,"文化"一词定义众多,理解各异,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受特定国家的特殊情况所影响。文化在使用上主要有两类理解:其一,人类所能想到和知道的事物中最好的那一部分;其二,人为之物的全部,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前者又称为"人文派"定义,后者为"社科派"定义。西方学术界对文化的整体理解可大体分为历时性文化观、共时性文化观、种族文化观和整体文化观。西方学界历来对文明有一种批判精神,在肯定其对社会贡献和作用的同时,抨击其对自然和人类的罪恶。文明同样有多种理解,从根本上说,文明是指文化中进取的、有成效的那一部分。但文明经常被异化,即用在了征服、杀戮同类、甚至毁灭自然等方面。

    2007年04期 No.79 12-1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592 ]
  • 现代西方语境中的文化与文明

    宋兴无;

    在西方,"文化"一词定义众多,理解各异,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受特定国家的特殊情况所影响。文化在使用上主要有两类理解:其一,人类所能想到和知道的事物中最好的那一部分;其二,人为之物的全部,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前者又称为"人文派"定义,后者为"社科派"定义。西方学术界对文化的整体理解可大体分为历时性文化观、共时性文化观、种族文化观和整体文化观。西方学界历来对文明有一种批判精神,在肯定其对社会贡献和作用的同时,抨击其对自然和人类的罪恶。文明同样有多种理解,从根本上说,文明是指文化中进取的、有成效的那一部分。但文明经常被异化,即用在了征服、杀戮同类、甚至毁灭自然等方面。

    2007年04期 No.79 12-1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592 ]

法学研究

  • “法律失效”的博弈论解读

    孙季萍;雷振斌;

    当前,我国存在比较突出的法律失效现象,各种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运用博弈论对法律运行过程中执法者、违法者、权利人三方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的策略互动进行分析,探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纳什均衡,将为法律失效的原因提供一个新的解读。

    2007年04期 No.79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688 ]
  • “法律失效”的博弈论解读

    孙季萍;雷振斌;

    当前,我国存在比较突出的法律失效现象,各种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运用博弈论对法律运行过程中执法者、违法者、权利人三方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的策略互动进行分析,探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纳什均衡,将为法律失效的原因提供一个新的解读。

    2007年04期 No.79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688 ]
  • 调解制度中的强制性因素研究

    史长青;

    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自诞生之日一直处于合意与强制的紧张关系中。人们对调解制度的诸多期望导致了调解功能的多元化,从而为调解制度带来了强制性契机。对于调解制度中的强制性因素,理论界主要有否定论和限制论两种见解。强制性调解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妥善解决特定纠纷、纯化审判程序、实现效益最大化和避免更大不公平等方面的确有其现实需求。只要处理好与接受裁判权、当事人自治的界限,适当引入强制性因素应当说是现代调解制度的一大趋势。在我国,民间调解和法院调解都需适当引入强制性因素,形成规则之治,但目前却无实行调解前置的必要,应当尝试完善诉讼和解制度。

    2007年04期 No.79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下载次数:728 ]
  • 调解制度中的强制性因素研究

    史长青;

    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自诞生之日一直处于合意与强制的紧张关系中。人们对调解制度的诸多期望导致了调解功能的多元化,从而为调解制度带来了强制性契机。对于调解制度中的强制性因素,理论界主要有否定论和限制论两种见解。强制性调解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妥善解决特定纠纷、纯化审判程序、实现效益最大化和避免更大不公平等方面的确有其现实需求。只要处理好与接受裁判权、当事人自治的界限,适当引入强制性因素应当说是现代调解制度的一大趋势。在我国,民间调解和法院调解都需适当引入强制性因素,形成规则之治,但目前却无实行调解前置的必要,应当尝试完善诉讼和解制度。

    2007年04期 No.79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下载次数:728 ]
  • 航空器权利变动公示的研究——兼论特殊动产的权利公示问题

    郝秀辉;

    航空器权利变动不同于一般动产,其公示方式不是交付而是登记。航空器本身的自然属性、公示成本、资源重要性、公示方式的权威性是航空器权利公示采取登记方式的原因。市场经济与中国民航国际化发展所需的交易效率,登记形成力的固有缺陷,私法自治原则的内在要求,以及航空器权利公示的立法传统和发展趋势,都是中国民航法修改时要考虑的因素。航空器权利变动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只是不能对抗取得物权的善意第三人,不包括恶意第三人和善意的一般债权人。

    2007年04期 No.79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564 ]
  • 航空器权利变动公示的研究——兼论特殊动产的权利公示问题

    郝秀辉;

    航空器权利变动不同于一般动产,其公示方式不是交付而是登记。航空器本身的自然属性、公示成本、资源重要性、公示方式的权威性是航空器权利公示采取登记方式的原因。市场经济与中国民航国际化发展所需的交易效率,登记形成力的固有缺陷,私法自治原则的内在要求,以及航空器权利公示的立法传统和发展趋势,都是中国民航法修改时要考虑的因素。航空器权利变动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只是不能对抗取得物权的善意第三人,不包括恶意第三人和善意的一般债权人。

    2007年04期 No.79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564 ]
  • 论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手段和监督程序的完善

    张相军;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存在监督法律体系不周全、程序性违法监督缺乏制裁手段和制裁机制、监督程序粗疏等问题。在刑事诉讼法修订过程中,应立足于法律监督权的程序性特征,从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出发,完善程序性处分手段,健全多种诉讼监督手段相协调的监督体系,完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使法律监督职能真正发挥维护国家宪法和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作用。

    2007年04期 No.79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818 ]
  • 论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手段和监督程序的完善

    张相军;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存在监督法律体系不周全、程序性违法监督缺乏制裁手段和制裁机制、监督程序粗疏等问题。在刑事诉讼法修订过程中,应立足于法律监督权的程序性特征,从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出发,完善程序性处分手段,健全多种诉讼监督手段相协调的监督体系,完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使法律监督职能真正发挥维护国家宪法和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作用。

    2007年04期 No.79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818 ]

美学研究

  • 论典型的规律与美的规律——蔡仪先生的美学思想再认识

    李衍柱;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典型和美的规律的理论,照亮了蔡仪先生的美学之路。典型的规律和美的规律的统一构成蔡仪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在艺术美与文学美的创造中,特别是在叙事文学与造型艺术美的创造中,典型的规律与美的规律的统一是具有真理性的。由于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典型事物是多种多样的,美的规律又是发展的,多层次的,具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区别,因此在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的典型是美的,但丑的、恶的、假的事物的典型,则不能说是美的,典型的规律与美的规律又有其不同一的一面。蔡仪先生美学思想的批判精神和从客观现实出发的方法论原则,自有其现实的理论价值。

    2007年04期 No.79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55 ]
  • 论典型的规律与美的规律——蔡仪先生的美学思想再认识

    李衍柱;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典型和美的规律的理论,照亮了蔡仪先生的美学之路。典型的规律和美的规律的统一构成蔡仪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在艺术美与文学美的创造中,特别是在叙事文学与造型艺术美的创造中,典型的规律与美的规律的统一是具有真理性的。由于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典型事物是多种多样的,美的规律又是发展的,多层次的,具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区别,因此在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的典型是美的,但丑的、恶的、假的事物的典型,则不能说是美的,典型的规律与美的规律又有其不同一的一面。蔡仪先生美学思想的批判精神和从客观现实出发的方法论原则,自有其现实的理论价值。

    2007年04期 No.79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55 ]
  • “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

    吕宏波;

    在西方,"趣味"由味觉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是现代性美学话语开始建立的标志之一。而在中国,"趣"和"味"很早就有"审美鉴赏"的意思,但它们并不是在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趣味"范畴。"趣味"作为现代美学范畴,它暗含了作为人生意义的现代人文主义的内容,而这一意义必须建立在现代性结构的基础之上。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的"趣味"范畴需要经过现代转换,才是现代美学范畴。梁启超关于"趣味"范畴的界定是在现代性兴起后新的文化和心性结构下作出的,他所谓"趣味"具有支撑人生意义的内容,因而成为现代"趣味"范畴意义转折的开始。而在朱光潜那里,趣味范畴融合古今和中西的意义,"趣味"理论实现了综合之后开始向现代美学范畴转变。

    2007年04期 No.79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03 ]
  • “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

    吕宏波;

    在西方,"趣味"由味觉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是现代性美学话语开始建立的标志之一。而在中国,"趣"和"味"很早就有"审美鉴赏"的意思,但它们并不是在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趣味"范畴。"趣味"作为现代美学范畴,它暗含了作为人生意义的现代人文主义的内容,而这一意义必须建立在现代性结构的基础之上。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的"趣味"范畴需要经过现代转换,才是现代美学范畴。梁启超关于"趣味"范畴的界定是在现代性兴起后新的文化和心性结构下作出的,他所谓"趣味"具有支撑人生意义的内容,因而成为现代"趣味"范畴意义转折的开始。而在朱光潜那里,趣味范畴融合古今和中西的意义,"趣味"理论实现了综合之后开始向现代美学范畴转变。

    2007年04期 No.79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03 ]

社会学研究

  • 广义资本和社会分层——布迪厄的资本理论解读

    林克雷;李全生;

    布迪厄的资本理论是其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资本既是场域中竞争的目标,又是竞争的手段。布迪厄的广义资本主要有四种形式,体现出他的学术宗旨和批判意识。布迪厄重点分析了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不同的资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资本总量和结构是社会分层的主要依据。资本理论有其理论贡献,但也有不足。

    2007年04期 No.79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4 ] |[下载次数:4227 ]
  • 广义资本和社会分层——布迪厄的资本理论解读

    林克雷;李全生;

    布迪厄的资本理论是其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资本既是场域中竞争的目标,又是竞争的手段。布迪厄的广义资本主要有四种形式,体现出他的学术宗旨和批判意识。布迪厄重点分析了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不同的资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资本总量和结构是社会分层的主要依据。资本理论有其理论贡献,但也有不足。

    2007年04期 No.79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4 ] |[下载次数:4227 ]

民族关系研究

  • 隋唐时期西域诸国的民族关系思想

    崔明德;

    在隋唐时期,高昌首领麴伯雅的"变夷从夏"思想、麴文泰的"各得其所"主张、普通民众对高昌与唐朝关系以及高昌最后结局的预测,基本反映了高昌民族关系思想的大致情况。麴伯雅的"变夷从夏"思想,既与高昌与中原地区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有关,也是高昌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冲突的产物,还与麴伯雅娶华容公主为妻以及在中原地区的生活经历有关。麴文泰之所以胆敢按照"各得其所"的思路向唐太宗的权威地位进行挑战,主要因为他做出了三种错误的判断:第一,与西突厥签订了"共为表里"的盟约,误以为得到了西突厥的支持;第二,误以为唐朝没有出兵高昌的实力;第三,误以为高昌距唐朝遥远,唐朝无法到达;即使到达也不堪一击。高昌很快被唐所灭,在很大程度上与麴文泰的错误判断和决策有关。从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至天宝元年(742年),康国、安国、俱密国、吐火罗、石国、西曹国及箇失蜜等列于《新唐书.西域传》的七国国王纷纷上表,或向唐"乞兵救援",或请求内属,或希望得到唐朝的册封。他们的上表虽然比较简单,但都突出反映了他们以"赤心奉国"为核心的民族关系思想。西域诸国对民族关系的反思和认识,是隋唐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04期 No.79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809 ]
  • 隋唐时期西域诸国的民族关系思想

    崔明德;

    在隋唐时期,高昌首领麴伯雅的"变夷从夏"思想、麴文泰的"各得其所"主张、普通民众对高昌与唐朝关系以及高昌最后结局的预测,基本反映了高昌民族关系思想的大致情况。麴伯雅的"变夷从夏"思想,既与高昌与中原地区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有关,也是高昌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冲突的产物,还与麴伯雅娶华容公主为妻以及在中原地区的生活经历有关。麴文泰之所以胆敢按照"各得其所"的思路向唐太宗的权威地位进行挑战,主要因为他做出了三种错误的判断:第一,与西突厥签订了"共为表里"的盟约,误以为得到了西突厥的支持;第二,误以为唐朝没有出兵高昌的实力;第三,误以为高昌距唐朝遥远,唐朝无法到达;即使到达也不堪一击。高昌很快被唐所灭,在很大程度上与麴文泰的错误判断和决策有关。从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至天宝元年(742年),康国、安国、俱密国、吐火罗、石国、西曹国及箇失蜜等列于《新唐书.西域传》的七国国王纷纷上表,或向唐"乞兵救援",或请求内属,或希望得到唐朝的册封。他们的上表虽然比较简单,但都突出反映了他们以"赤心奉国"为核心的民族关系思想。西域诸国对民族关系的反思和认识,是隋唐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04期 No.79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809 ]
  • 汉代儒家的民族观——以贾谊、董仲舒、何休为中心

    樊文礼;史秀莲;

    贾谊民族思想最突出的一点,是强烈的"尊王攘夷"意识。他提出的"三表"、"五饵"之术,是儒家传统的"修文德"、"来远人"、"怀柔"四夷的民族思想的应用,但其中也参杂了法家"术"的成分;董仲舒继承了汉初以来的"和亲"思想,并从大一统思想出发,提出"王者爱及四夷"的主张,但这并不等于各民族完全平等,华夷仍有亲疏贵贱之分,这是与他的阴阳五行说相辅相成的;何休主张的"夷狄进至于爵",其前提实际上就是"用夏变夷"。

    2007年04期 No.79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961 ]
  • 汉代儒家的民族观——以贾谊、董仲舒、何休为中心

    樊文礼;史秀莲;

    贾谊民族思想最突出的一点,是强烈的"尊王攘夷"意识。他提出的"三表"、"五饵"之术,是儒家传统的"修文德"、"来远人"、"怀柔"四夷的民族思想的应用,但其中也参杂了法家"术"的成分;董仲舒继承了汉初以来的"和亲"思想,并从大一统思想出发,提出"王者爱及四夷"的主张,但这并不等于各民族完全平等,华夷仍有亲疏贵贱之分,这是与他的阴阳五行说相辅相成的;何休主张的"夷狄进至于爵",其前提实际上就是"用夏变夷"。

    2007年04期 No.79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961 ]
  • 略论两蕃与唐朝关系的演变、原因及影响

    杨筠;

    "两蕃"即契丹和奚,他们与唐朝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他们归附唐朝并不时向唐朝尽藩臣义务,同时也相应地得到唐朝优惠政策的扶持,获得稳定的发展,进而对唐更加忠心;另一方面,他们与唐不断发生冲突和战争,破坏了双方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君臣关系。这些复杂关系的变化是内外因素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中两蕃自身的发展与游牧民族的特性是其调整对唐关系的根本原因;外部因素除主要来自唐朝稳定的农业经济的吸引力、唐朝统治阶级的民族思想和唐朝国力的强弱外,还有北方强大少数民族的影响。两蕃东南接以营、幽二州为中心的唐中原边境地区,东北毗邻靺鞨、室韦等东北少数民族,东距高丽,西临突厥与回纥,他们对唐的态度冷暖变化直接关系到营幽一带边疆的稳定与发展,对唐朝所设的行政机构能否有效管制对东北地区以及对北方强大少数民族的防御影响巨大,同时,对其自身的经济发展、社会形态的转型以及在东北地区政治地位的提高也有很大影响。

    2007年04期 No.79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554 ]
  • 略论两蕃与唐朝关系的演变、原因及影响

    杨筠;

    "两蕃"即契丹和奚,他们与唐朝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他们归附唐朝并不时向唐朝尽藩臣义务,同时也相应地得到唐朝优惠政策的扶持,获得稳定的发展,进而对唐更加忠心;另一方面,他们与唐不断发生冲突和战争,破坏了双方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君臣关系。这些复杂关系的变化是内外因素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中两蕃自身的发展与游牧民族的特性是其调整对唐关系的根本原因;外部因素除主要来自唐朝稳定的农业经济的吸引力、唐朝统治阶级的民族思想和唐朝国力的强弱外,还有北方强大少数民族的影响。两蕃东南接以营、幽二州为中心的唐中原边境地区,东北毗邻靺鞨、室韦等东北少数民族,东距高丽,西临突厥与回纥,他们对唐的态度冷暖变化直接关系到营幽一带边疆的稳定与发展,对唐朝所设的行政机构能否有效管制对东北地区以及对北方强大少数民族的防御影响巨大,同时,对其自身的经济发展、社会形态的转型以及在东北地区政治地位的提高也有很大影响。

    2007年04期 No.79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554 ]

历史学研究

  • 北朝诸国长城再探索——兼与朱大渭先生商榷

    艾冲;

    在回顾北朝诸国长城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重新探讨魏、齐、周诸国所筑长城的历史真相,逐一审视和剖析北朝诸国长城的分布及起讫地,首次对高齐洛州西界"长堑"位置及走向提出个人见解。肯定"西河总秦戍至海的长城,营造于天保五至七年(554-556),历时两年有余"的说法,符合历史实际,迄今仍具科学性。同时,对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提出商榷,指出其研究方法、史料应用、历史地名、长城走向、长城长度诸环节存在的舛误,对其研究中未采纳文物普查和实地考察资料提出批评。

    2007年04期 No.79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14 ]
  • 北朝诸国长城再探索——兼与朱大渭先生商榷

    艾冲;

    在回顾北朝诸国长城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重新探讨魏、齐、周诸国所筑长城的历史真相,逐一审视和剖析北朝诸国长城的分布及起讫地,首次对高齐洛州西界"长堑"位置及走向提出个人见解。肯定"西河总秦戍至海的长城,营造于天保五至七年(554-556),历时两年有余"的说法,符合历史实际,迄今仍具科学性。同时,对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提出商榷,指出其研究方法、史料应用、历史地名、长城走向、长城长度诸环节存在的舛误,对其研究中未采纳文物普查和实地考察资料提出批评。

    2007年04期 No.79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14 ]
  • 试论李鸿章的用人理念

    贾熟村;

    李鸿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用其所长,略其所短,受到众多人才的衷心拥护,形成了可观的凝聚力,使他能够镇压太平军、捻军,组建海军,办理晚清一系列新政,官至大学士。但是,他因为爱护人才,又常常连他们的缺点、错误也予以包庇,以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久而久之,使所部纪律荡然无存,终于导致了失败,又使他自食其严重后果。

    2007年04期 No.79 99-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08 ]
  • 试论李鸿章的用人理念

    贾熟村;

    李鸿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用其所长,略其所短,受到众多人才的衷心拥护,形成了可观的凝聚力,使他能够镇压太平军、捻军,组建海军,办理晚清一系列新政,官至大学士。但是,他因为爱护人才,又常常连他们的缺点、错误也予以包庇,以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久而久之,使所部纪律荡然无存,终于导致了失败,又使他自食其严重后果。

    2007年04期 No.79 99-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08 ]
  • 俄国农民与十月革命

    李世安;宋玥;

    十月革命前,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忠于沙皇政府,是沙皇政府的重要社会基础之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与帮助。农民改变态度,从支持沙皇政府和支持二月革命后建立的临时政府,转而支持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革命,其原因有三:第一,沙皇的战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对沙皇政府失去了信心;第二,临时政府坚持战争的政策,把农民推向布尔什维克;第三,十月革命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对农民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使他们从观望、困惑、彷徨和反对中,转变为支持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政府。

    2007年04期 No.79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728 ]
  • 俄国农民与十月革命

    李世安;宋玥;

    十月革命前,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忠于沙皇政府,是沙皇政府的重要社会基础之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与帮助。农民改变态度,从支持沙皇政府和支持二月革命后建立的临时政府,转而支持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革命,其原因有三:第一,沙皇的战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对沙皇政府失去了信心;第二,临时政府坚持战争的政策,把农民推向布尔什维克;第三,十月革命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对农民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使他们从观望、困惑、彷徨和反对中,转变为支持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政府。

    2007年04期 No.79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728 ]
  • 英日同盟与近代朝鲜的历史命运

    王明星;

    20世纪初,出于共同对抗俄罗斯的需要,英、日两国先后两次缔结同盟条约;英日同盟形成后东亚国际局势迅速朝着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怂恿了日本的大陆扩张政策。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并进而吞并了朝鲜。

    2007年04期 No.79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522 ]
  • 英日同盟与近代朝鲜的历史命运

    王明星;

    20世纪初,出于共同对抗俄罗斯的需要,英、日两国先后两次缔结同盟条约;英日同盟形成后东亚国际局势迅速朝着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怂恿了日本的大陆扩张政策。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并进而吞并了朝鲜。

    2007年04期 No.79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522 ]

语言学研究

  • 中世纪至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语言思想及其哲学争论

    陈忠华;

    文章以西方语言学史为线索,首先对中世纪至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之后重要的语言学史事件作出描述,并阐述了这些事件的文化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代表西方近代以前重要语言思想及其哲学流派的思辨语法和Mod istae学派进行了讨论。文章最后对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哲学论争及其在语言问题探究中的反映做出了陈述。

    2007年04期 No.79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28 ]
  • 中世纪至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语言思想及其哲学争论

    陈忠华;

    文章以西方语言学史为线索,首先对中世纪至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之后重要的语言学史事件作出描述,并阐述了这些事件的文化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代表西方近代以前重要语言思想及其哲学流派的思辨语法和Mod istae学派进行了讨论。文章最后对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哲学论争及其在语言问题探究中的反映做出了陈述。

    2007年04期 No.79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