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漫主义及其美学理论的认知意义(上)

    宋协立

    本文论述的浪漫主义只限于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欧洲兴起的文化运动。文章首先讨论浪漫主义的内涵和浪漫主义运动前夕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论述德国、英国和法国浪漫主义的不同特征、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创作以及浪漫主义对后世的影响;从西方古代语言起源和修辞学理论以及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探讨浪漫主义理论的渊源,并从当代心理学、认知理论和哲学阐释学的角度探讨浪漫主义理论的认知意义。文章认为,浪漫主义运动是开创西方现代意识的先躯运动,西方现代主义美学原则是浪漫主义美学理论的发展和延伸。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4 ] |[引用频次:33 ] |[下载次数:1021 ]
  • 论郁达夫和谷崎润一郎的小说创作

    孙德高

    邓达夫和谷崎润一郎的小说创作,有颇多值得比较研究之处。本文从他们所受的影响、艺术主张、小说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以及各自在其本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比较研究入手,对二人的创作历程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文章认为,他们都是开一代新风的大家,不仅在中日两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在世界文学碑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创作对以后两国各自的文学发展,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5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508 ]
  • 郭沫若与歌德美学思想探寻

    杨波

    郭沫若与歌德在各自民族的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在重塑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推进人文进化的历史进程中,有着相似的思想历程和杰出的贡献:他们都处于本民族思想文化新旧交替的时代,同是否定和叛逆的歌手;在寻求人性的完满和自由以及艺术的解放的道途中,他们都是自然、自我天才与创造精神的真诚崇拜者。由于他们的努力,其各自民族的文学进入了一个热情、自由爽朗的新天地。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5 ]
  • 关于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几点思考

    孙家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存格局的形成,私营经济的发展,股份制的出现。据此有些人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产生了不同看法,甚至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发生了动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了一些分析。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 ]
  • 凤姐形象塑造訾议

    周五纯

    本文就凤姐这一形象塑造的不足之处进行挖掘和梳理:第一部分就其描写文字的精炼性和形象的独特性提出批评;第二部分就凤姐的形象意义的矛盾之处和非深刻性作了探讨;第三部分对以上现象的原因进行研究,指出作品本身所包涵的“年轻女性至上”论与作品创作方法的现实性之间有矛盾,作者在人物提炼过程中有局限,以及推测作者在修改作品过程中的矛盾心理。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8 ]
  • 市场经济与投机倒把罪若干问题探讨

    冯殿美,孟庆华

    投机倒把罪的提出虽然肇始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投机倒把行为仍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而不能以投机倒把罪综合体中某些行为的变化以及经济体制的转变等情况,来否定投机倒把罪行为整体的存在价值;在投机倒把罪与其他罪的法条竞合情况下,应当明确规定“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对投机例把罪的起刑点─—“最大数额”的规定太低,应根据当前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比照其罪行作一协调与平衡。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38 ]
  • 从一起国际航空指示货运单诉讼案谈承运人的义务

    宋春林,吕益宽

    本文通过分析《华盛制革有限公司诉外运公司》案,阐述了国际航空货物运输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重要的法律问题。文章认为,涉港航空货物运输应按照国际航空货物运输处理,适用《华沙公约》.文章详细地阐述了指示航空货运单的合法性,及承运人未得到托运人的指示即交付货物的违约实质。文章通过对首例指示航空运单争议案的分析,明确提出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应重视法律与业务的关系,提高履约意识。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1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26 ]
  • 必须刹住国有企业萎缩的趋势

    杨培新

    必须刹住国有企业萎缩的趋势杨培新一、正视国有企业萎缩的客观事实国有企业萎缩的趋势已滋生和蔓延多年。1978年国有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0.73%,到了1993年已下降为52.2%,1994年由于税负加重、限制信贷规模、市场疲软、三角债蔓延,又猛退到43...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 ]
  • 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演变及评析

    綦建红,陈东

    本文在评述垄断优势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论和投资周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在不断演进过程中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忽视了生产关系的观点。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6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87 ]
  • 一条新思路─—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管见

    王传习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系统中的独立要素和非独立要素,而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序参量”。通过分析“序参量”的特,点和其在生产力系统运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论证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科学性,阐述了只有把科学技术看作生产力系统中的“序参量”,才能准确理解上述论断的重要意义。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7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9 ]
  • 皮亚杰关于认识主体性思想的生物发生学探讨

    侯衍社

    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是位颇有特色的哲学家。与传统意义的哲学家不同,他坚决反对纯粹的哲学思辨,强调认识论的研究应该奠基在现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之上。为此,他独辟蹊径,对认识的主体性问题进行了生物发生学探讨。他认为,由于人的生物机体与认识主体在机能上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在结构上具有同型性或部分同型性,因而由生物机体向认识主体的发展转化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这样,他就揭示了认识主体的生物机体根源,从而在生物机体和认识主体之间架设了一在桥梁。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1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40 ]
  • 韩国的“技术立国”战略及其启示

    张玉臣

    本文从影响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技术入手,在回顾韩国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说明了“技术立国”战略之必然,在总结韩国技术发展过程中有益经验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问题:由于技术创新不足,与发达国家存在双重技术差距,由于没能严格准确地把握产业间的技术联系,造成原材料工业、机械工业相对落后,致使进口居高不下,经济难以自主。以此为鉴,提出了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应得到的启示。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5 ]
  • 关于史学走出“危机”低谷的历史反思

    战继发

    本文认为,传统史学的经世之功,既使史学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极强的生命力,也是我国传统史学长盛不衰的根基所在;当今史学脱离现实的远因是乾嘉考据学派遣风的熏染,近因则是“文革”时期大批“影射史学”的影响;欲使史学渡过危机,关键在于克服当今史学严重脱离现实的弊端,弘扬经世传统,使史学“知有今务”。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5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3 ]
  • 简评英国近代著名外交家帕麦斯顿

    孙宝珊

    19世纪英国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帕麦斯顿(1784—1865),出身于爱尔兰贵族世家,一生为英国主导欧洲事分和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担任英国外交大臣和首相期间,连续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沦入半殖民地深渊。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5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81 ]
  • 论现阶段中美文化的碰撞

    宋兴无

    论现阶段中美文化的碰撞宋兴无关于中西文化,鸦片战争以来,学者们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广泛论争,并两度掀起全国范围的文化高潮:“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和改革开放之后的文化热。第一次高潮使一部分国人在理论上认识了中国文化的糟粕,结识了西方文化的精华,并使之...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9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30 ]
  • 记时方式与社会文化

    王海,赵燕琬

    中国古代,人们用随时体察到的带有较强规律性和时间性的事体来记述时间。天色的明暗,太阳的位置或日影的正斜,星月的运行规律及其形变,风、霜、雪、雨、露的出现,农时、农作物或其它植物的盛衰,动物的活动规律、人群的活动规律,以及更鼓、各漏,都可以被用作记时参照系。透过这些记时方式,可以了解不少民族心理和民俗的文化现象。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4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7 ]
  •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王波,韩向利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王波,韩向利如何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当前一个热点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知识密集又很活跃的社会层面。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社会层面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对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