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北平时期诗歌的复杂色调The Complex Tones of BIAN Zhi-lin's Poetry During His Peking Period
张林杰
摘要(Abstract):
人们往往强调卞之琳1935年以后创作的复杂色彩,并将它们与其北平时期创作区别开来。但实际上,卞之琳诗歌的复杂色调和表达特征,都是在他北平时期的创作中开始呈现的。他对北平的感受一开始就带着复杂意味,对北平所代表的双重文化价值的"凭吊"是他寄托苦闷的方式。而在这种凭吊中,他一方面对北平市民生活的慵懒、麻木、缺乏危机感的生存状态持批判态度,另一方面又流连于北平的古韵及其市民悠然闲适的趣味中,这种情感反应的复杂性和由此产生的借物抒情的表达策略,使他的诗歌逐渐发展出一套传达感受的方式。这让他批判声音的传达显得更为委婉和隐蔽,也为他后一阶段创作那种更复杂的表达策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KeyWords): 卞之琳;北平时期;复杂色调;表达方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林杰
DOI: 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12.04.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张曼仪:《中国现代作家选集.卞之琳》,人民文学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1995年联合编辑出版,第301-329页。
- ②卞之琳:《〈雕虫纪历〉自序》,《卞之琳文集》中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47-449页。
- ③卞之琳:《〈雕虫纪历〉自序》,《卞之琳文集》中卷,第447页。
- ④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89页。
- ⑤江弱水:《卞之琳诗艺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4页。
- ⑥卞之琳:《〈雕虫纪历〉自序》,《卞之琳文集》中卷,第448、449页。
- ①卞之琳:《〈雕虫纪历〉自序》,《卞之琳文集》中卷,第446页。
- ②卞之琳:《〈雕虫纪历〉自序》,《卞之琳文集》中卷,第446页。
- ③谭其驤:《〈文化古城旧事〉.代序》,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页。
- ④邓云乡:《文化古城旧事》,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页。
- ⑤周作人:《北平的好坏》,姜明德编:《北京乎(上册)》,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第4页。
- ①卞之琳:《卞之琳文集》中卷,第445页。
- ②卞之琳:《卞之琳文集》中卷,第445页。
- ③卞之琳:《卞之琳文集》中卷,第447页。
- ④参见江弱水:《卞之琳诗艺研究》,第16、23页。
- ⑤卞之琳:《卞之琳文集》中卷,第447页。
- ①卞之琳:《卞之琳文集》中卷,第447页。
- ①卞之琳:《三座门大街十四号琐忆》,《卞之琳文集》中卷,第130页。
- ②参见江弱水:《卞之琳诗艺研究》,第94-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