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理思想的诗化表达The Poetic Character of the Express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张晓华
摘要(Abstract):
中国古代哲理思想所理解的终极实在是纯发生的原初境域,它内在地要求一种超越现成指称关系的原本的表达方式。中国的诗与汉字的“象”以及音韵的内在贯通,使其成为原初思想的本真显现和最佳表达。当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也为彰显诗的思想含义提供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KeyWords): 境域;诗;象;音韵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晓华
DOI: 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07.01.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熊伟,校.陈嘉映,修订.北京:三联书店,1999.
- [2]雅柯布森.雅柯布森文集[M].钱军,王力,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 [3]荷尔德林.荷尔德林文集[M].戴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4]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M].北京:三联书店,1997.
- [5]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6]维特根斯坦.文化与价值[M].许志强,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 [7]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8]闻一多.闻一多全集:一[M].北京:三联书店,1982.
- [9]德里达.论文字学[M].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 [10]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 [1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 [1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