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大会”:青年党的与会抉择——基于政党转型与党际关系的考察The National Assembly: The Chinese Youth Party's Choice——Focus on Party Transformation and Inter- party Relations
张帆;
摘要(Abstract):
以国共两党博弈为主线的近代中国政党互动受到学界长期的关注,然而在特定历史时刻,以第三大党自居的中国青年党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单方面宣布将召开所谓"国民大会",国共战端重起。国共的决裂使得包括青年党在内的第三方必须作出抉择,经过一番挣扎的青年党决定参加"国民大会",彻底倒向国民党。现实地看,青年党既无武装力量亦少武装行动,倾向于和平推动国民政府的政治革新;国民党的利益诱惑也使得许多青年党人期望跻身于政界实现他们的书生理想。历史地看,青年党与共产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与国民党有着较为相近的政治诉求。多重合力决定了青年党的抉择,这一抉择也使青年党的民主理想最终归于幻灭。
关键词(KeyWords): 青年党;共产党;国民党;国民大会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张帆;
DOI: 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15.06.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参见周淑真:《中国青年党在大陆和台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 2 参见袁柏顺:《关于中国青年党研究的几点思考》,《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 1参见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一九二○年代中国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杨思信:《国、共、青三党与收回教育权运动》,《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刘建:《中国青年党党际关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3年。曾辉:《中国青年党研究(1923-1945)》,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14年。
- 2参见熊秋良:《行宪国大代表选举中的政党博弈——以民、青两党与国民党为考察对象》,《史学月刊》2012年第9期。
- 3《中国青年党函蒋汪两总裁,蒋汪覆函表示感谢》,《大公报》1938年4月27日,第2版。
- 4《社论:加强抗日各党派的团结》,《新华日报》1938年4月29日,第1版。
- 5《中国青年党代表曾琦等五人提改革政治制度实行政治民主化案》,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七编战后中国(二)》,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第153页。
- 6《中国青年党代表曾琦等五人提停止军事冲突实行军队国家化案》,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七编战后中国(二)》,第191页。
- 7《政治协商会议五次会研讨施政纲领问题》,《中央日报》1946年1月16日,第2版。
- 1《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对时局宣言》,《醒狮》,总第141期,1927年7月23日,第9页。
- 2《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时局宣言》,《醒狮》,总第97期,1926年8月22日,第4页。
- 3沈云龙:《青年党十一届全代会闭幕》,《耕农七十文存》,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二辑,第839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第71页。
- 4参见张帆:《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党的武装抗日活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 5黎东方:《平凡的我:黎东方回忆录》,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年,第191页。
- 6左舜生:《青年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史料》,陈正茂主编:《左舜生先生晚期言论集(中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第1217页。
- 7张执一编:《抗战中的政党和派别》,张研、孙燕京主编:《民国史料丛刊》第302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第203页。
- 8李璜、陶百川:《国民参政会与中国现代化》,李云汉主编:《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史料专辑(下)》,《中国现代史料丛编》第六集,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近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第1398页。
- 9《和平建国的起点》,《新华日报》1946年2月1日,第2版。
- 1沈云龙:《祝国民大会》,《耕农七十文存》,第43页。
- 2左舜生:《近三十年见闻杂记》,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辑,第50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第553页。
- 3《中国青年党党纲》(1945年12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青年党》,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第89页。
- 4伯伦:《民主与宪法》,《青年生活》,总第11期,1946年12月1日,第197页。(注:该刊以一年为单位统一编页,引文所在页码为第197页,实为当期第4页。)
- 5在政坛施展抱负似乎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强烈渴望,民盟成员叶笃义回忆录中记有的情节似可窥见一二:共和国建立后,“张东荪当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委员,心满意足了,把政协委员让给曾昭抡。罗隆基看到章伯钧和史良当了部长,而他没有当上,满腹牢骚。周鲸文想当政务院委员,我想当副部长。除了张东荪而外,其余的人都为自己的安排不满意,而认为自己在盟内受了排挤。”参见叶笃义:《虽九死其犹未悔》,北京:群言出版社,2014年,第87页。
- 1陈正茂:《青年党来台分裂始末》,《中国青年党研究论集》,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第347页。
- 2梅影盦主撰:《国大竞选内幕》,张研、孙燕京主编:《民国史料丛刊》第67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第382页。
- 3曾琦:《丁亥日记》,1947年4月22日,《曾慕韩(琦)先生日记选》,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辑,第19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118页。
- 4小亚:《略论青年党的分裂》,《新华日报》1946年8月22日,第4版。
- 5陈正茂:《青年党来台分裂始末》,《中国青年党研究论集》,第348页。
- 6《青年党内部分裂》,《新华日报》1946年8月14日,第2版。
- 7李璜:《学钝室回忆录(下卷)》,香港:明报月刊社,1982年,第680页。
- 8曾琦:《丁亥日记》,1947年4月22日,见《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辑,第19册,第118页。
- 9参见《国民大会直接遴选代表名单青年党》,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七编战后中国(二)》,第634页。
- 《小人因缘为利》,朱传誉主编:《左舜生传记资料(一)》,台北:天一出版社,1979年,第172页。
- 1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一九二○年代中国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第95页。
- 2《中国青年党地方组织概况》(1947年),方庆秋主编:《中国青年党》,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第266页。
- 3《中国青年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同志书》(1946年),方庆秋主编:《中国青年党》,第288-289页。
- 4《中国青年党暨国家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30年),方庆秋主编:《中国青年党》,第117页。
- 5《贾毅请防止国家主义派活动呈》(1930年12月2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912页。
- 6《国民党中央秘书处关于防制国家主义派办法致行政院公函》(1931年6月6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第927页。
- 7如对于原共产党员“自新”后,若再被发现复入共产党,则判枪决或无期徒刑;如原共产党员“自新”后,加入中国青年党,则不会遭此重刑。参见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核示道貌岸然自新共党再入国家主义派应如何处治一案的训令》,1935年8月1日,档案号I05-001-0352-061,苏州市档案馆藏。
- 8新秋:《参加国大是对的吗?》,《青年生活》,总第11期,1946年12月1日,第195页。
- 1新秋:《参加国大是对的吗?》,《青年生活》,总第11期,1946年12月1日,第195页。
- 2参见左舜生:《近三十年见闻杂记》,第529-543页。
- 3参见叶笃义:《虽九死其犹未悔》,第48页。
- 4李璜:《学钝室回忆录(下卷)》,第633页。
- 5《民盟主席张澜对时局发表谈话》,《新华日报》1946年10月15日,第2版。
- 6左舜生:《近三十年见闻杂记》,第557页。
- 7《总裁交议:促进宪政实现之各种必要措施案》(1945年5月18日),秦孝仪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决议案汇编(上)》,《革命文献》第七十六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第413页。
- 8蒋中正:《苏俄在中国——中国与俄共三十年经历纪要》,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九)》,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第152页。
- 1左舜生:《近三十年见闻杂记》,第554页。
- 2《中和党领袖尤永昌日内招待记者》,《中央日报》1946年11月6日,第2版。
- 3蒋中正:《苏俄在中国——中国与俄共三十年经历纪要》,见《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九)》,第161页。
- 4李璜:《学钝室回忆录(下卷)》,第633页。
- 5《十月二十九日政府代表与第三方面人士会谈纪略》,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七编战后中国(三)》,第235页。
- 6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六)》1946年10月29日,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8年,第291-292页。
- 7李璜:《学钝室回忆录(下卷)》,第631页。
- 8曾琦:《丁亥日记》,1947年4月18日,第116页。
- 9《中央社上海五日电》,《中央日报》1946年11月6日,第2版。
- 《青年党提国大名单,国府昨日明令公布》,《中央日报》1946年11月16日,第4版。
- 1龚选舞:《龚选舞回忆录——一九四九国府垮台前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年,第237-238页。
- 2舒泽:《“国大”普选的大丑剧》,徐朝鉴主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政府政党》,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362页。
- 3约翰·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程宗家译,刘雪芬校,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180页。
- 4《新筹安会——评蒋政府改组》,《人民日报》1947年2月25日,第1版。
- 5沈云龙:《青年党十一届全代会闭幕》,《耕农七十文存》,第72页。
- 6沈云龙:《为国家民族前途呼吁》,《耕农七十文存》,第76页。
- 7李璜:《学钝室回忆录(下卷)》,第641页。
- 8《青年党反动领袖卖身投靠》,《新华日报》1946年11月19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