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统论视域下的宋代抑荀思潮On the Disparagement of Xun Zi in the Song Dynas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 Orthodoxy
朱叶楠
摘要(Abstract):
荀子在汉唐时代曾经与孟子并称为"荀孟",但其道统地位在两宋时期受到学者们的怀疑和否定,"抑荀"成为宋代荀学史上的主流思潮。在荀子思想是否与孔子相合的"醇疵之辨"问题上,宋初儒者尚认同韩愈"荀子大醇而小疵"之说,随后兴起的理学家们则认定其"小醇而大疵"。醇疵之辨还是儒学内部的讨论,随着道统体系的完善,学者们对荀子的学派归属也开始产生质疑,荀子人性论被宋儒批评为源自告子杞柳之说,其政治哲学更被朱熹认为是申韩之学。荀子不能进入儒家的道统谱系,还因为他在道德层面不能达到儒家圣贤所应具备的精神境界,在宋儒特别是理学家看来,荀子并不完全具备儒家所努力倡导的圣贤人格。
关键词(KeyWords): 宋代;道统;荀子;贬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14ZDB003)
作者(Author): 朱叶楠
DOI: 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17.04.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韩愈:《韩昌黎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第174页。
- (2)韩愈:《韩昌黎全集》,第183页。
- (3)志磐:《佛祖统纪》,《大藏经》第4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415页。
- (4)曾枣庄等主编:《全宋文》,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7册,第466页。
- (1)曾枣庄等主编:《全宋文》,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2册,第236页。
- (2)曾枣庄等主编:《全宋文》,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6册,第14页。
- (3)曾枣庄等主编:《全宋文》,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47册,第112页。
- (4)周敦颐:《周敦颐集》,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82页。
- (5)黄宗羲等:《宋元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23页。
- (6)周敦颐:《周敦颐集》,第13-14页。
- (1)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31页。
- (2)程颢、程颐:《二程集》,第403页。
- (3)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254页。
- (4)曾枣庄等主编:《全宋文》,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10册,第336页。
- (1)曾枣庄等主编:《全宋文》,第22册,第236页。
- (2)程颢、程颐:《二程集》,第1259页。
- (3)程颢、程颐:《二程集》,第325页。
- (4)曾枣庄等主编:《全宋文》,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2册,第690页。
- (5)曾枣庄等主编:《全宋文》,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58册,第7页。
- (1)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第3255页。
- (2)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第3255页。
- (3)程颢、程颐:《二程集》,第317页。
- (1)程颢、程颐:《二程集》,第191页。
- (2)曾枣庄等主编:《全宋文》,第261册,第443页。
- (3)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第3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