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节令组诗的志录功能与民俗意蕴Recording Function and Folklore Implication of Festival Suite Poems in Song Dynasty
李懿;
摘要(Abstract):
节令组诗的大量出现是宋诗嬗变过程中一个独特的现象。和宋前相比,这些组诗呈现出更加深厚的民俗文化意蕴,尤其生动地志录了宋人极具世俗娱乐性、地域性和村野精神的节令图景。为突显纪实性,组诗用语明快浅易,谐趣直白,富于节令生活的意味。组诗之诗题、注释、诗序等副文本所具有的亚叙事性功能亦对节令风俗加以充分描摹。组诗还和相关地理类民俗志书互证互释,进一步深化了纪录节俗的深度和广度。宋代节令组诗的新变标志着民俗对文学发展的渗透与影响,同时亦表现了文学刻画和反映民俗的互动趋势。
关键词(KeyWords): 宋代;节令;组诗;民俗;志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李懿;
DOI: 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15.01.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高丙中:《中华文化通志·宗教与民俗典·民间风俗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47页。
- 2 何溥:《论朝廷休务假奏》,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200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57页。
- 3 参见张国刚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371-372页。
- 1 李正春:《唐代组诗研究·前言》,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1页。
- 2 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77页。
- 3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70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3950-43951页。
- 1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332、350、364、366-367、388页。
- 2 苏辙:《苏辙集》,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8页。
- 3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5册,第3444-3448页。
- 4 陆游:《剑南诗稿校注》第六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135页。
- 5 陆游:《剑南诗稿校注》第六册,第2861页。
- 1 程千帆:《两宋文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47-348页。
- 2 范成大:《范石湖集》,第413页。
- 3 范成大:《范石湖集》,第413页。
- 4 参见热拉尔·热奈特:《隐迹稿本》,《热奈特论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71页。
- 5 苏轼:《苏轼诗集》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59-161页。
- 1 范成大:《范石湖集》,第364页。
- 2 范成大:《范石湖集》,第388页。
- 3 范成大:《范石湖集》,第350页。
- 4 范成大:《范石湖集》,第409页。
- 5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5册,第3444页。
- 6 桂始馨:《南宋方志编纂学浅析》,《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3期。
- 7 真德秀:《清源文集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14页。
- 1 林虙:《吴郡图经续记·后序》,见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87页。
- 2 范成大:《范石湖集》,第409页。
- 3 范成大:《吴郡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4页。
- 4 范成大:《范石湖集》,第409页。
- 5 林虙:《吴郡图经续记·后序》,见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第87页。
- 6 程杰:《论范成大以笔记为诗——兼及宋诗的一个艺术倾向》,《南京师大学报》1989年第4期。
- 7 范成大:《范石湖集》,第326页。
- 8 杨慎编:《全蜀艺文志》,北京:线装书局,2005年,第1709-1712页。
- 1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51册,第32054页。
- 2 周密:《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55页。
- 3 雷·韦勒克:《文学理论》,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第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