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 王船山老庄诠释之学的文本形态与思想旨趣

    邓联合;

    王船山老庄诠释之学的文本形态有两种:其一是狭义的内部性诠释文本,即《老子衍》《庄子通》《庄子解》等三部道家经典诠释专书;其二是广义的外部性诠释文本,即王船山在不同体例的其他著作中写下的直接或间接随机评议阐说老庄的大量文字。比较这两种文本可见,在诠释不同经典时,王船山对老庄之学的理论观点常发生变化和漂移。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可归因于船山作为儒者和遗民所具有的微妙复杂的心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船山惯常采取因顺文本的诠释方法,而不同的经典文本固有的内在语境和思想逻辑难免会对诠释者产生干扰甚或裹挟效应。

    2018年06期 v.31;No.13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2 ]

法学研究

  • 论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主体的适用规则——以《侵权责任法》第78条为中心

    张玉东;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78条规定,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侵权责任。在饲养人与管理人的确定上,立法者更强调责任主体对动物危险的实际控制力。因此,我国法上关于饲养人及管理人的确定标准与德国法上的保有人标准存在不同。在饲养人与管理人为不同主体时,应由实际控制动物的主体依据第78条承担无过错责任。在饲养人对动物并不处于实际管控的情形下,因其对动物危险的控制力有所减弱,应适用《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一款所规定的一般过错责任。如饲养人存在过错,则应由饲养人与管理人对受害人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

    2018年06期 v.31;No.133 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5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793 ]
  • 行政保留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形态

    门中敬;

    行政保留的概念、原则和理论体系产生自概念法学发达的大陆法系国家德国,其产生、发展与变迁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形态。在君主立宪时代,其理论形态为行政特权和国家与社会二分理论之下的内部行政领域。在民主法治国时代,其理论形态为修正后的特别权力关系和重要性理论。在当今的行政国时代,行政保留的概念、原则和理论体系被重新发掘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成为法律保留的一个重要理论纠偏或补充。该原则和理论体系,对于弥补法律保留理论之不足以及合理划分行政与立法间的权限范围,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在限制行政权和强化人大作为义务的双重功用方面,有其特殊的时代意义。

    2018年06期 v.31;No.133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7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611 ]
  • 论《反恐怖主义法》中武装力量出境反恐的规范含义

    胡大路;

    "9. 11"事件后军事反恐手段的引入与恐怖主义问题的"安全化"有关。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反恐怖主义法》第71条第2款奠定了法理基础。从规范体系出发,应当将我国的武装力量出境反恐定位为一项国际合作活动,服务于国家反恐战略的总体需要,秉持谦抑性、必要性的应用原则。结合相关的国际法要求,可以基于"请求-同意"原则、国家自卫权、联合国授权等原因适用第71条第2款,有时还要分析恐怖组织所在领土国是否"不能-不愿"采取有效行动的问题。在制度运行机制方面,应当由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筹决策武装力量出境反恐事务,《反恐怖主义法》为多元化的任务需求、灵活的分工负责机制和高效的协同保障机制预留了解释空间。

    2018年06期 v.31;No.133 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3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13 ]
  • 民事申请执行期间制度应予废除

    占善刚;石玲;

    申请强制执行乃当事人享有的请求国家运用强制力实现其民事实体权利之诉权,不应有期间的限制。申请强制执行乃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不是诉讼时效的客体,不存在独立于诉讼时效的申请执行时效。申请执行期间制度的设立不仅损害了诉讼时效制度适用的完整性,也损害了申请执行人民事实体权利保护的充足性。申请执行期间制度从根本上讲为错误的立法,应予以废除。

    2018年06期 v.31;No.133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5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03 ]

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专题

  • 五四新文化运动塑造新青年的基本战略考察

    李培艳;

    出于对民国政治的失望,1915年陈独秀等创办《青年杂志》,将塑造"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战略,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有意识召唤之下,大批青年学生与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五四新文化的重要追随者与实践者,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社会潜能被唤醒,成为担负文化与社会变革的新的文化主体与政治主体,并在此后的中国历史中发挥了深远的影响力。以《青年杂志》的创刊与青年问题讨论为话题起点,在"新民"到"新青年"的思想史脉络变迁中追溯"五四"塑造"新青年"战略的历史源起,青年导师对于理想青年人格的期待,以及"五四"青年战略与新文化运动特殊的文化政治实践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

    2018年06期 v.31;No.133 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379 ]
  • 社会变革与戏剧革新——重审“五四”戏曲论争的议题与难题

    胡洋;

    "五四"前后发生的关于中国旧戏与新戏的文化论争,是晚清以来围绕中国传统戏曲展开的第一次全面的、激烈的理论性论争。论争以《新青年》等报刊为核心阵地展开,唱腔、脸谱、武戏等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在这场旧戏存废之争中,议题从来都不只是对传统戏曲价值的重估,更重要的是对戏剧形式变革与社会变革之间关系的把握。新旧两派的不同革新方案,其实质是选择了以不同的戏剧形式来应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新戏"的诞生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上破旧立新的问题,而是戏剧形式如何与变革了的社会共处、戏剧艺术如何处理现实社会与理想社会关系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戏曲论争在戏剧发展史上遗留的难题,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思考。

    2018年06期 v.31;No.133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6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95 ]

文学研究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救赎意识的痛苦蜕变

    马小朝;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救赎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有一个从简单质朴往复杂深邃的痛苦蜕变。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救赎意识的简单质朴,主要表现为道德意义上的善良人,自始至终把人生的苦难视为基督牺牲精神的自我实践和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救赎意识的复杂深邃,主要表现为历史意义上的寻常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因追求个人幸福而犯下道德罪孽后的精神困窘与心灵忏悔。

    2018年06期 v.31;No.133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6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010 ]
  • 作为“文化分析”的文艺研究——米克·巴尔叙事诗学思想概观

    王进;

    米克·巴尔是世界知名的符号学与叙述学专家,也是阿姆斯特丹文化分析学派的核心理论家。欧美学界关注巴尔的文化分析理论,不够重视其叙事诗学体系;国内学界重视她的叙述学与叙事理论,对其文化分析思想尚缺乏探讨。这种研究现状源自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之间的理论争议。以叙事诗学与叙事批评的二元区分为基础,围绕作为"文化分析"的文艺研究,从理论背景、批评对象、研究主体、阐释方法等方面探讨巴尔的叙事诗学体系,呈现出的是文化制品的本体阐释、描述诗学的方法重构、流动思想的范式转型,以及博物馆叙事的诗学空间。

    2018年06期 v.31;No.133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7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442 ]

民族关系研究

  • 拓跋氏与魏晋政权的早期关系——兼论拓跋早期民族交往史料的辨析问题

    郭硕;

    《魏书·序纪》与《晋书》等传世史料所见拓跋氏与魏晋间的关系,在叙事详略、事实细节和交往状态等层面皆多有不同,表明了史家的不同立场,同时也留下了不少问题。对魏晋时代的官印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中央政权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颁发的官印数量很多,拓跋氏遗留的几方官印很难用来直接对应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不过,这批官印却是拓跋氏接受西晋官号,以少数民族附属者身份与西晋进行交往的直接证据。在史料记载本身比较简略的情况下,传统的逻辑是寻求不同史料之间的共同点以求扩大证据链条。在处理拓跋民族交往早期史料时,需要注意寻求史料共同点逻辑前提是否确实存在,避免不必要的过度解释。

    2018年06期 v.31;No.133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48 ]
  • 当代少数民族生态环境习惯法研究述评

    常丽霞;田文达;

    国内学者关于当代生态环境习惯法的研究成果,内容上涵盖了基本理论、价值功能、生态环境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资源纠纷解决、环境要素保护习惯法、区域性生态系统保护习惯法、比较研究、少数民族环境权以及研究综述等方面。主要遵循两种研究进路:一是法学者运用法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知识展开的生态环境习惯法研究;二是遵循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的、涵盖生态环境习惯法文化的生态人类学研究。现有成果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亦存在明显的不足。只有在该领域不断促进理论提升、强化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研究结论的实效性,方能贡献于当代生态法治建构和生态文明建设。

    2018年06期 v.31;No.133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3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876 ]

历史研究

  • 秦代县级行政组织中的武职系统——以秦简为中心的考察

    沈刚;

    秦代县级政权中的武职系统职官主要有县尉与其属吏尉史、士吏,乡亭中的校长和求盗等,县尉和亭构成了县级地方武职系统的基本架构,此外狱史负责缉盗,发弩负责戍卒事务,也是县级政权中的武职官吏。这些武职官吏职责有交叉之处。秦代县级政权中武职系统的主要职能包括日常治安管理,这由亭分部管辖;对本地屯戍者的管理,表现在戍卒征发、口粮发放、日常军事训练等方面。县中武职系统是整个行政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8年06期 v.31;No.133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1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614 ]
  • 中国古代专制说的前奏——1899年前君主国定位的形成与演变

    邓华莹;

    鸦片战后至光绪戊戌年间,基于国家统治中君权、民权关系而产生的君主、君民共主、民主国家分类法逐渐流行,中国相应地被定位为君主国。国人最初并未认为君主国是一种落后的政治形式,但随着趋新士人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纷纷提倡开议院、伸民权,君主国越来越多地与君主独裁、君权不受限制等内涵相关联,日趋负面化。同时国人将中国作为君主国的历史上溯至秦朝,认为秦到清是君权日盛,民权日衰。这样的观念与1899年后广为流传的"中国古代专制说"相当接近,可以说是后者的雏形、前奏。

    2018年06期 v.31;No.133 102-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7 ]

语言学研究

  • 从构式化看汉语动结式的内部类别

    袁健惠;

    动结式是汉语复杂补语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往关于汉语动结式的研究大都着重考察特定的动词在不同组合中的功能演变,对动结式的内部类别缺乏充分的关注。在构式化的理论背景下讨论动结式的内部类别,汉语中典型的动结式"V完"、"V却"、"V破"、"V醉"可以分为由语法化而来的动结式和由词汇化而来的动结式两种类型。由语法化而来的汉语动结式中表达结果的补语的词汇意义基本消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表达完成意义的体标记的某些语法功能。由词汇化而来的汉语动结式中补语除了表达结果之外,其词汇意义仍然存在。

    2018年06期 v.31;No.133 11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7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648 ]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总目次

    <正>~~

    2018年06期 v.31;No.133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8 ]
  • 来稿须知

    <正>《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直坚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刊方针和"求新求实"的办刊原则,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连续取得喜人成绩,创出了品牌,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哲学、法学、文学、民族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所载文章力争反映该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

    2018年06期 v.31;No.133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