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 郭象儒道会通的生存论阐释

    敦鹏;

    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是儒道会通。王弼二分有无,而以"无"为本内涵着玄理上的不彻底性。郭象注庄,主"独化于玄冥之境",将现实存在提升到本体地位并赋之以原发性加以发挥,在会通儒道上得出了二者殊途同归的答案。郭象立论的切入点在于,儒道两家在本体思想的契合透显着以现实人生为最终归宿,自然与人生无间融合的敞开,使此前绝然二途的理论交织在一起,虽彼此乖离又互为联系,而生存本体实为纽带之一。根基义理的不谋而合将原本破坏的精神意境又重新建立起来。

    2012年01期 v.25;No.9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9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51 ]

担保法探索

  • 房地单独抵押、房地分别抵押的效力——以《物权法》第182条为分析对象

    高圣平;严之;

    在房地一致原则之下,建筑物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一并抵押,但房地单独抵押、房地分别抵押时,并不能仅因违反这一原则而被认定无效。房地单独抵押时,抵押权人就未抵押财产取得法定抵押权;约定抵押权和法定抵押权构成共同抵押,共同担保主债务的履行。房地分别抵押时,各抵押权人仅就其设定抵押权的财产享有抵押权,就其未设定抵押权的财产不享有法定抵押权,但在实现抵押权时,应依《物权法》第146、147条的规定,就建筑物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变价,各抵押权人仅就其享有抵押权的抵押财产所占变价款中的比例优先受偿。

    2012年01期 v.25;No.96 7-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3 ]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1985 ]
  • 金融债权司法保护的问题与对策——以抵押权的实现和独立担保的认可为视角

    董翠香;

    现代社会的金融安全有赖于强有力的司法保护。我国目前的金融债权保护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效果差的弊端。《物权法》关于以非讼程序实现抵押权的规定,因为"有实体无程序"而流于形式,独立性担保的效力在国内得不到司法认可,无疑是影响金融债权司法保护效果的重要原因。通过公证机构赋予抵押合同强制执行效力,是银行实现抵押权最佳的程序选择;全面认可独立担保,并通过公证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使之直接进入执行程序,也将大大提高金融债权司法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2012年01期 v.25;No.96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7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597 ]
  • 不动产抵押物转让效力问题研究

    赵守江;

    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转让不动产抵押物,但在不动产抵押物转让效力问题上,采纳传统的单一物上追及说,未必是保护抵押权人利益的最佳途径,并且会不当地放纵原来的抵押人,也难以为抵押物受让人提供十分有效的救济手段;而采纳单一物上代位说,抵押权的效力又无法获得充分的保障。采纳物上追及与物上代位的选择竞合说,由抵押权人选择物上代位还是物上追及,是解决这一问题较为理想的途径。

    2012年01期 v.25;No.96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9 ]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704 ]

法学研究

  • 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责任性质的解释论研究

    吴春岐;

    民事法律责任与国家赔偿责任是不同分类标准下产生的法律概念,两者之间并非"水火不容"。结合相关法理,以现行法制状况为基础,从解释论的视角对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进行分析,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赔偿责任的性质应界定为民事法律责任。而从赔偿责任承担的角度分析,其又是国家赔偿责任。

    2012年01期 v.25;No.96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7 ]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551 ]
  • 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的具体标准

    朱中一;

    立法设置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并不破坏村民自治,也不违反平等保护原则。《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新规定对村民行使提名权提出了实质性要求,也使部分不符合条件的村民无法成为候选人。大量地方性法规已经规定了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但具体规定各不相同,并且在地方性法规之下还有很多次级规范对此进行规定。在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进行执行性立法时应对具体标准仔细斟酌,其中"奉公守法"、"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三个条件应成为地方立法的重点。

    2012年01期 v.25;No.96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95 ]
  • 英国诽谤诉讼及其法律规制

    朱文雁;

    对英国诽谤界定作了历史梳理,并结合其法律规制的历史演进梗概对20世纪以来的诽谤诉讼及其法律规制的一些主要情况作了简要阐述,包括20世纪英国诽谤法中的主要变革,突出的诽谤诉讼和网络诽谤诉讼,以及在西方国家颇具争议的"诽谤旅游现象"等,以期为我国关于诽谤的司法实践与对策研究提供借鉴。

    2012年01期 v.25;No.96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1 ]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636 ]

文学研究

  • “去饰取素”与谢灵运辞赋审美观的玄学色彩

    孙晶;

    受魏晋玄学思潮影响,谢灵运在《山居赋序》中提出的"去饰取素"与其赋序中同时提到的"意实言表"、"遗迹索意"一样具有浓厚的玄学色彩,其内涵复杂微妙。总体风格上的"废张、左之艳辞"而取"朴素自然"是其表层含义;审美鉴赏上的"超越辞藻形式"而取"心境的素朴"是其深层含义。大谢归隐始宁而玄佛仙兼融的心灵世界又丰富了"去饰取素"的玄理内涵,也使《山居赋》的玄理指向有别于西晋以来的其他玄言赋。

    2012年01期 v.25;No.96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2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66 ]
  • 对《诗经》中“鸟”类兴辞的诗学研究

    杨滨;

    《诗经》中存在大量以"鸟"起兴的诗章,这些鸟类兴辞中表现出当时诗歌创作所包含的一些特殊的观念形态。诗人将鸟类的某些自然特征与诗歌的情感主题联系起来,在兴辞中以鸟的通适性特点作为核心意象,并采用特定的诗歌语言形式,与其他诗歌意象共同构成一定的抒情氛围和基调,引起诗歌创作活动中的情感共鸣。

    2012年01期 v.25;No.96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6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89 ]
  • 论当代小说中叙事声音的着色功能——以《创业史》与《白鹿原》为例证

    任现品;

    受文化语境的影响,中国当代小说叙事声音的变化区间表现为从十七年时期的政治呼应到1990年代以来的文化揭秘,《创业史》和《白鹿原》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创业史》的叙事声音外显强烈,叙述人突显政治运动的历史推进作用,《白鹿原》的叙事声音隐蔽内在,比较注重展示文化心理的行为支配力量,因而文本中的经济困顿、恩怨相报、性别压制等在不同叙事声音的传播下,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意蕴,清晰地体现了当代小说中叙事声音的着色功能。

    2012年01期 v.25;No.96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9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556 ]
  • 空间转向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张文诺;

    当代空间理论的发展形成了二十世纪后期的空间转向,空间转向下的文学空间理论突破了文学研究过分注重时间向度的范式,将空间向度引入到文学研究中,形成一种空间化的思考研究范式。文学空间理论改变了传统文学理论的言说方式、开拓了文学研究的视阈、扩大了文学的研究范围,为文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学术增长极。文学空间理论是对文学研究本体化、中心化的排斥,它不应再成为新的本质化和中心化的理论。

    2012年01期 v.25;No.96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3 ] |[引用频次:37 ] |[下载次数:1291 ]
  • 论加缪文学中的反抗荒诞

    马小朝;

    加缪在表现反抗荒诞时,彰显出的自由选择基础上的道德责任,使加缪文学作品的历史理性主义批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从抽象的历史置疑衍生出了具体的自我审判。自我审判往往借助"阳光"、"灯光"、"镜子"等艺术意象得以充分表现。自我审判扩展到全社会,酝酿出的针对自我和社会的双重审判,终归又扩展、延伸了社会历史批判的广度、深度。

    2012年01期 v.25;No.96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8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36 ]
  • 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厄普代克“兔子”形象的意识形态解析

    任菊秀;

    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是美国传统和主流文化的文本化写照。从兔子形象的构建以求美国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复归,到对黑人权力运动的改写来维护白人社会的主导,以及对妇女解放运动的重写来捍卫男性社会的主流意识,厄普代克在"兔子"系列小说中,利用"兔子"的人生经历巧妙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美国社会主流文化思潮的变化。作为美国主流社会的代表形象,厄普代克笔下的"兔子"形象勾勒出整个战后美国的历史流变。从阿波罗登月计划、越南战争到石油危机、经济衰败,厄普代克在四部曲中处处彰显美国意识,试图展现正在逝去的美国主流身份。

    2012年01期 v.25;No.96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81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55 ]

民族关系研究

  • 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

    马晓丽;崔明德;李国栋;

    跨学科、跨专业招收研究生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提高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跨学科录取研究生状况、跨学科报考研究生的动机、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及招收、培养跨学科研究生利弊全面考查和客观分析基础上,通过对研究成果、实施方案及实践成效的梳理,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为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跨学科、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具有三大方面的优势;从国内外教育、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招收和培养跨学科研究生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殊意义;构建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应从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创新培养模式、搭建平台以及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等方面着力;应坚持跨学科人才培养与跨学科科学研究相结合、跨学科人才培养与培育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相结合、校内跨学科导师指导与校外跨学科导师指导相结合以及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要努力实现"六个转变";要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和学术经历的师资队伍;以科研任务锻炼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方法,将研究生尽快带入科研第一线;继续优化、深化和完善"跨学科研究生论坛",使研究生在辩论中产生问题意识。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已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一是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二是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进步;三是指导教师在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

    2012年01期 v.25;No.96 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4 ] |[引用频次:41 ] |[下载次数:1781 ]
  • 传说的发现、版本流变与文本价值——以岷江上游羌族的“羌戈大战”传说为例

    高琳;石硕;

    20世纪上半叶,我国学者与西方传教士在对岷江上游羌族地区的调查中首次发现了"羌戈大战"这一传说。历经几代学者的挖掘、整理与研究,"羌戈大战"现已成为理解和认识羌族古老历史的一个重要文本。"羌戈大战"传说不但存在众多版本,而且其在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既包括羌族研究,又涉及了岷江上游人群族属、族系等问题的研究。从目前整理出的各种版本看,该传说的内容相当丰富,除了羌、戈大战情节外,也反映了"羌人"与"戈人"的早期生存状态及社会生活诸多内容。

    2012年01期 v.25;No.96 92-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51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86 ]
  • 文化构建中的民族因素——从藏系文化要素与现今“和谐”之关联说起

    李鸿宾;

    以藏族佛教安谧、祥和的诉求为例,提出应采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当今中国虽然经历民族—国家的改造,但传统的张力一直在支配现实的民族关系。在对少数民族传统的支持帮助的方式仍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采用民族文化中的有利要素构筑整体国家的思路,就不啻是一项自然的选择。

    2012年01期 v.25;No.96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2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18 ]
  • 论韩国移民与山东半岛居民的文化适应问题

    杜善永;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沿海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山东半岛已成为具有国际特色和各民族融合的外籍人居住区域之一。尤其是韩国人的大量移居,不仅促进了山东半岛的工业、旅游、交通、信息等各个产业的加速发展,而且促进了山东半岛的经济与多元文化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然而,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人群在相互接触、交流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适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文化变迁与适应过程。

    2012年01期 v.25;No.96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3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47 ]

语言学研究

  • 语言学语境中的言语研究——以西方现代语言学为线索

    陈忠华;韩晓玲;

    语言学应首先设定为言语研究的一种范式,旨在揭示言语研究在语言学中的学理渊源和方法论动力,以期充分激活语言学中的言语研究。通过对学史的梳理可以呈现以Saussure、Bloomfield、Jakobson和Firth为代表的4个广义结构语言学流派的言语思想与语言观、言语理论与言语研究方法。评价这些流派在言语观和言语研究方法上的关系、扬弃及其纵横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01期 v.25;No.96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4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87 ]
  • 明清俗语辞书的范围及其所录俗语词的特点与研究意义

    曾昭聪;

    明清俗语辞书的范围可以认定为明清时期(兼及民国)编纂的记录并诠释较通行的一般性的汉语方言俗语或俗语词的辞书;明清俗语辞书收录的"俗语"可以分为"熟语"和"俗语词"两类,俗语词即比较通行的一般性的方言俗语中俚俗性质较重的口语词;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具有口语性与俚俗性、同时代性、丰富性的特点;对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进行研究可以拓宽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领域,可以为汉语词汇史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和有益的前期研究成果,对今日权威语文辞书的编纂也有着重要意义。

    2012年01期 v.25;No.96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8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720 ]

书评

  • 塔奇曼《做新闻》与媒介融合时代做新闻

    李秋菊;

    <正>新闻工作者是如何决定我们大家想知道什么的?新闻工作者为什么只报道某些事实而不是另外一些?美国学者盖伊.塔奇曼的《做新闻》一书给了明确的答复。《做新闻初版于1978年,是塔奇曼在对新闻和新闻传播本体进行了10年研究之后的一部新闻理论著作。《做新闻》一书把新闻

    2012年01期 v.25;No.96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3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527 ]

  • 来稿须知

    <正>《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一直坚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刊方针和"求新求实"的办刊原则,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近年来连续取得喜人成绩,创出了品牌:继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学报"后,2002

    2012年01期 v.25;No.96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7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