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实践的主体性特征

    高岸起

    实践具有主体性。实践的主体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打上了实践主体的烙印。实践的主体性具有多方面的特征 ,其中最基本的是以下四种特征 :目的性、创造性、指导性和调控性。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 ,任何实践都打上了实践主体的烙印。

    2002年04期 363-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1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80 ]
  • 论价值的分类体系

    苏富忠

    价值展开分类的理论前提 ,是价值的授受关系说。价值展开分类的方法论前提 ,是要素分析的分类。通过要素分析的分类 ,可以得到价值的六个要素类型 :价体型价值、受体型价值、内容型价值、形态型价值、意识型价值、品质型价值。以这六个要素类型为分类的第一层次 ,分别统率各亚层次的分类类别 ,共同构成以“价值”概念为统一集结体的价值的分类体系

    2002年04期 367-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7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36 ]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

    王金磊

    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重大意义 ,在于首次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紧紧把握时代特征 ,利用一切有利条件 ,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 ,或尽可能缩短这一发展阶段的痛苦的思想。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 ,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膨胀 ,同时也使之孕育着更深刻的危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应勇敢面对挑战 ,抓住历史机遇 ,真正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2002年04期 374-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86 ]
  • 试析罗尔斯的正义观对功利主义的超越

    丛占修

    罗尔斯正义观虽然在其论证正义的前提、过程和目的等方面包含有功利的考虑 ,但是并不能归结为功利主义 ,罗尔斯在对可能功利、分配差别的考虑和正义的论证等方面超越了功利主义。罗尔斯正义观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可能性的考虑脱离了现实性的基础 ,而使其正义观具有较多的理想色彩。从解释学的视角看 ,作为社会正义的共识应是可能功利与现实功利的统一 ,是每一个具有正义前结构的个人视界融合的结果。

    2002年04期 380-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8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707 ]
  • 论行政诉讼困境产生的根源与对策

    丁乐超,白志城

    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十多年来 ,对促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现行体制、立法本身的问题及传统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使我国的行政诉讼面临着困境 ,严重影响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为此 ,必须深刻分析我国行政诉讼困境的表现形式、危害、根源 ,并从行政诉讼的立法指导思想、受案范围、体制改革、法官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 ,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推进民主法制化进程

    2002年04期 384-388+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6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39 ]
  • 民法中的水权制度

    关涛

    我国水权制度的特点是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对水资源的所有权 ,其他自然人和法人行使对水资源的利用权 ,于是水资源所有权的主体具有行政主体和民事主体的双重属性 ,在地区间相邻用水关系中 ,各地方政府作为民事主体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代表各自所在地的地方利益。本文强调遵循大陆法系的传统观念 ,即将水资源视为土地的孳息 ,对土地的所有权中含有对地上及地下水资源的所有权 ;对土地享有利用权者也有权取得对水资源的利用权。因此 ,我国的水权包括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和地役权 ,在水资源的利用中 ,主要表现为水资源使用权人之间的相邻权关系和地役权关系。

    2002年04期 38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5 ] |[引用频次:123 ] |[下载次数:681 ]
  • 刑事诉讼主体的法理分析——以刑事法律关系为基础

    宋振武

    犯罪行为引起的刑事法律关系是考察刑事诉讼主体问题的真正法理基础。国家与被告人作为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刑事诉讼的当事人 ,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不是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故不是刑事诉讼当事人 ,只是发动、支持公法性诉讼的公民追诉人。审判权与公诉权的分立 ,本质上是国家将自身作为自己的对象 ,并在自己(裁判者 )与作为对象的自身 (当事人 )之间建立绝对区分 ,体现了作为公共权力的国家的自我反思节制。其他刑事诉讼主体均不是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按照意志关系或者是国家的代表、被告人和被害人的代理人或帮助人 ,或者是不从属于任何一方的诉讼主体。

    2002年04期 397-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2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873 ]
  • 略论法律市场

    冯玉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法律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中心环节。从法律与经济有机统一的立场出发考察 ,法律制度与市场体系作为人类理性的必然产物和制度资源 ,二者共享和体现着资源优化配置、合理性选择以及价格均衡等基本原则 ,借助于法经济学的视角加以分析 ,作者剖析和阐发了法律市场的本质、类型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的经济学特征 ,进而得出一系列独特新颖的结论

    2002年04期 404-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7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40 ]
  • 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的民事诉讼制度

    吴泽勇

    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的民事诉讼制度 ,从大革命时期的调解机制起 ,至解放区的各种政策、法律、规章的不断建设 ,从中可以看出 ,置身于当时特定历史语境所发展起来的制度和方法是成功的 ,且未必不可以看作是一种“理性”制度 ,或称其为“法律的‘治理化’传统”。当我们步入 2 1世纪 ,着力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依法治国”建设的时候 ,对前人走过的历程予以回顾与总结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2002年04期 409-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7 ] |[引用频次:31 ] |[下载次数:472 ]
  • 何以《诗》无楚、吴风——三论“风”诗的“邦”“国”限定

    周建江

    在西周和春秋前期政治舞台上 ,楚、吴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其文学创作也是出色的。但是 ,现存十五“风”诗却缺楚、吴之风。究其原因 ,在于楚、吴对于周朝的离心倾向 ,故而不为周期的邦国体制所接纳。十五“风”诗 ,楚吴“风”缺 ,说明了中原政治对异己政治的拒绝 ,说明了《诗》的政治倾向性 ,也说明了孔子“删诗”说的成立 ,从而证明了《孔子诗论》中对“风”诗的“邦风”限定的成立。

    2002年04期 416-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9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2 ]
  • 中国古方志景观文学及其当代增值

    王庆云

    中国古代景观文学 ,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中国古代地方文学极富特色的核心构成。但这类作品大多载录在各地的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志中 ,一般来说很难引起文学史家的足够重视。随着近年来各地大规模旅游开发热的兴起 ,各地对其旅游景观景点的人文历史底蕴的“寻根问祖”已成为必然 ,因此 ,全面发掘整理此类方志 ,使其在当代重新增值 ,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2002年04期 420-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6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96 ]
  • 论奥斯丁的实用婚姻观

    冷惠玲,吴晓燕

    简·奥斯丁的六部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中 ,作家在揭示周围人的婚姻观的同时也流露出她本人的婚姻观 ,即一切以实用为目的 ,只有实用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但作家的道德观并不是影响这种保守婚姻观的决定因素 ,这种实用婚姻观的形成首先是由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决定的 ,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便是构成这种见解的内在因素。

    2002年04期 423-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9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2154 ]
  • 张恨水研究七十年述评

    温奉桥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章回小说大家 ,长期以来对他的研究停留在一种意识形态和“历史定位”的简单争论上 ,而“遮蔽”了他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七十年的张恨水研究历程 ,是由意识形态化逐渐学术化的过程 ,也是张恨水的文学史、文化史意义逐渐呈现的过程

    2002年04期 428-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2 ] |[引用频次:33 ] |[下载次数:1811 ]
  • 2001年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江林昌,项永琴

    20 0 1年 ,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的学者们 ,将视角拓展到学术史、考古学、文献学、宗教学、历史学等领域 ,呈现出一种多学科相结合的良好态势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同时 ,新世纪伊始 ,学者们对未来中国文学研究作了重要讨论和深刻思考。

    2002年04期 43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59 ]
  • 整合经营 特色发展——我国中小城市发展战略思考

    马致山,苗建军

    我国中小城市要突破建设资金短缺瓶颈 ,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实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必须树立整合经营城市的全新理念 ,采用连锁效应、优势带动、合作开发和城市形象等策略 ,充分发挥中小城市的个性特点 ,科学定位 ,发掘优势 ,并选好突破点 ,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2002年04期 439-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34 ]
  •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倾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李晓光

    国内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内含着倾斜风险。通过介绍和讨论国外防范倾斜风险的两种贷款工具 -分级支付抵押贷款和价格水平调整抵押贷款 ,以及它们的特点 ,从而针对我国实情提出相应的可行性防范措施。

    2002年04期 445-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9 ]
  • 中国古代早期知识阶层论略

    徐祗朋

    中国古代早期知识阶层产生于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 ,但是它不仅仅是武士转化为文士的必然产物 ,其产生还与西周时期的教育方式和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它的产生又推动了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与繁荣。就当时的教育状况和社会历史条件等诸种因素的影响而言 ,中国早期知识阶层在来源、思想行为等方面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

    2002年04期 450-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1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63 ]
  • 伏羲、女娲神话与中国古代蛇崇拜

    范立舟

    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极其显赫地位的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是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形象的出现和流行是中国古代供奉的蛇图腾的变形。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 ,被许多部族视作图腾。文明的出现 ,国家的萌生 ,蛇意象又逐步演化为龙意象 ,成为非凡力量的象征。中国神话中的蛇龙意象 ,折射出中国上古时代曾经有过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性的变迁 ,而伏羲、女娲神话及其形象就是这一巨大变迁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2002年04期 45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1 ] |[引用频次:51 ] |[下载次数:4388 ]
  • 试论《仪礼·丧服》“旧传”与《礼记》的关系

    丁鼎

    今本《仪礼·丧服》篇包含“经”文、“记”文与“传”文三部分内容 ,其“传”文据说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传。本篇每条“传”文之首均冠有“传曰”二字 ,而有些“传”文中间又有“传曰”二字。这些“传”中之“传”被称为“旧传”。有学者认为《丧服传》所引“旧传”当是《礼记》之文。此说尚容商榷 ,这些“旧传”当是比《礼记》与《丧服传》更早的解经之作 ,《丧服传》的撰作也当在《礼记》成书之前。

    2002年04期 459-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61 ]
  • 试论文化建设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曲洪志

    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稳定 ,而文化建设在社会稳定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根据我国的传统习惯和现实状况 ,文化建设通过促进社会形成强调社会公平、社会互助和社会和谐的主导型价值观 ,缓解和消除社会成员间因差别、摩擦、矛盾和隔阂引起的离散和不稳定现象 ,增强社会肌体的整合性。另外 ,文化建设通过强化人们的道德意识 ,整合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 ,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协作的人际关系 ,增强人们之间的亲和力和融合力 ,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002年04期 462-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3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94 ]
  • 亚太格局的变动与美国对华关系的改善

    隋淑英

    20世纪 6 0年代末 70年代初 ,亚太地区的权力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越南战争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国家力量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日本重新崛起 ;苏联加紧扩展其影响力。美国如要继续保持其在该地区的强大影响力 ,必须进行战略的调整以适应亚太地区的实力关系 ,从而构筑以美国为首的新的区域秩序。而打开对华关系的大门 ,奠定了美国缓和战略调整的基础 :既可以体面地撤出越南 ,增加向日本施压的砝码 ,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 ,又增强了抵抗苏联的力量 ,从而可以继续主导亚太地区事务。亦即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必须从地区角度来看。联合中国抗衡苏联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但美国与苏联的敌意只是使美国在亚太所推行的新战略变得较为容易 ,使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在改变其孤立、遏制中国的失败政策时更为体面罢了

    2002年04期 46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2 ]
  • 语用失误分析的理论探源

    魏本力

    语用失误包括两种类型 :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源于对言外之力的误解 ,社交语用失误源于对交际原则的误解。语用失误的例证分析过程可谓语用学基本原则的言语交际实践检验过程。语用失误分析乃是语用学的基本原则运用于解决言语交际问题的良好实例 ,因此其具有外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2002年04期 472-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2 ]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858 ]
  • 《五胡史论》述评

    方萌

    2002年04期 476-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8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9 ]
  • 2002年总目录

    2002年04期 479-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