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述中国古代的笔记文

    褚斌杰

    <正>笔记文,是一种随笔而录,杂谈琐语性质的散文,它的特点是内容广泛,遇有可写,随笔而书,可长可短,不拘形式。 笔记之体肇始于魏晋,而宋明以后最为繁富。“笔记”的名称,始见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才略》篇:“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但这里所说的“笔记”,並非指杂录、随笔之文,而是指公牍奏记类文字。至于把随笔而录、杂谈琐语性质的文字称为“笔记”,大约始于宋人,北宋宋祁有《笔记》

    1990年02期 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1 ]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418 ]
  • 试论齐梁诗风在中唐时期的复兴

    孟二冬

    <正>盛唐过后,诗歌应如何进一步发展,这是摆在中唐诗人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社会政治、文化思潮及审美尺度的变更,诗歌的创新已成为不可阻挡之趋势。不同的诗歌流派,在这一创新的过程中,都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尽管他们创新的道路不同,但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摹拟齐梁诗风,似乎在已被前人否定并逐渐扫清了的齐梁浮艳诗歌中,寻找诗歌创新的途径。

    1990年02期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9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23 ]
  • 从“贵在静虚”到“神与物游”——兼评荣格的美学类型说

    王俭美

    <正>荣格认为:“东方的艺术形式和宗教,展示了对于世界的抽象的态度。因此,世界在东方人眼中,一定与它在那些用移情来使它生气勃勃的西方人眼中完全不同。在东方人看来,对象世界一开始就是灌注了生命并对它占有压倒优势的,因此它才退缩到抽象的世界之中。”(《心理学与文学》第225页—226页)荣格因此断定东方人是内倾的、保守的,在对象的神秘感面前疑惧地退却,建造起一种用抽象构成的、具有保护性的、与之对抗的世界来。在美学类型中,当属于抽象类型者。

    1990年02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2 ]
  • “高行健剧作”对话录

    胡润森

    <正>这则对话发生在远离都市尘嚣的某大学校园里。阳春三月,绿树环立,鲜花簇拥。一方草地,对坐着A、B两人。他们正不着边际地漫谈。不知怎么的,话题渐渐就集中到高行健身上了。 A 在当代剧作家中,高行健真是才华洋溢,不同凡响。 B 是啊,其他剧作家不都是只管写戏吗?他却还要写戏剧论文,什么《我的戏剧观》啦,《要什么样的戏剧》啦,《谈现代戏剧手段》啦……

    1990年02期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7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51 ]
  • 仆固怀恩有几个女儿嫁给了回纥?

    单一

    <正>仆固怀恩是唐朝一位颇有名气的将领。他究竟有几个女儿嫁给了回纥?有的说1个,有的说2个,其实应是3个。 据《旧唐书》卷121《仆固怀恩传》记载,仆固怀恩在广德元年(763年)八月二十三日上书唐代宗时自称“臣有二女,

    1990年02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2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4 ]
  • 故事文化略论

    曲金良

    <正>一、故事,这是一个多么迷人的世界,然而对它的研究却还不那么“迷人” 我们每一个正常人,不管意识到与否,都和“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喜欢听故事,喜次看故事,喜欢读故事,喜欢讲故事,喜欢演故事,喜欢唱故事,喜欢写故事,喜欢画故事,喜欢雕塑故事,喜欢编造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的情节,故事中的那或优美绚丽,或崇高悲壮,或神奇多变,或滑稽可笑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心造的世

    1990年02期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8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7 ]
  • 论1847年前洪秀全的思想高度

    张山

    太平天国领导者洪秀全,从一介旧儒走上革命道路,思想上有一个逐渐发展过程。本文试就洪氏早期思想尤其是1847年前的思想高度作些探讨。

    1990年02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 ]
  • 论唐代的奴婢

    马晓丽

    本文拟就整个唐代奴婢的发展趋势以及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作些探讨。

    1990年02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2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17 ]
  • 商周玉雕佩饰研究

    刘凤君

    <正>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玉材丰富,质地纯洁,王雕艺术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出现始,至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中国的玉器造型典雅,色泽优美,制作工艺也极其精湛,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之君子必佩玉”,说明玉器在中华民族的佩饰艺术中更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在国外,仅有中美洲的墨西哥、大洋洲的新西兰和亚洲的贝加尔湖等地发现了早期的玉器,但都没有中国的玉器产生的早,延续的时间长。因此,“在某种意义来说,玉器是一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品。”

    1990年02期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8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54 ]
  • 马克思主义法的概念的形成及理论贡献

    谢鹏程

    <正>一 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确立的过程中,复杂的阶级斗争极大地激发了各阶级在法学领域中的代言人的创作热情。在资产阶级那一边,先后出现了格劳秀斯、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创立的自然法学说,康德、黑格尔等人创立的德国唯心主义法哲学,梅因、斯宾塞等人的历史法学,边沁、密尔和耶林等人创立的功利主义法学。在无产者这一边,先后出现了早期空

    1990年02期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7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53 ]
  •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几个问题

    金福海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始于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其后颁布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也都分别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而1981年颁布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程序更为详细,1989年重新修改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这一制度的某些内容作了一定程度的完善。这些法规的制定,对保护生态环境、对保证四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这项工作,起步很晚,亟需尽快地完善並有效地实施。本人拟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意见。

    1990年02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66 ]
  •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目的刑论与司法观

    乔丛启

    孙中山以民生史观为基础,创立了法律正义观、目的论和社会义务本位的法律原则,从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法律思想体系。它包括,以权能区分理论为核心的“五权宪法”方案、以通过阶级利益相“调和”的改良方法谋求人民生计之“均”、“足”的民生立法思想和旨在废除封建野蛮的司法制度以谋求社会之安全与人民之平等幸福的刑法和司法改良主张。 民生——“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被孙中山视为政治、经济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好象天空以内的重心一样”。他认为,人的社会性和互助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个最鲜明的特征,是人类社会顺昌逆亡的极则。所谓人的社会性,即是把社会团体的共同生存和幸福作为个人生存与幸福的前提和保障,强调以社会整体的利益与安全去把握个人的地位和权利及决定对个人的奖惩;所谓人的互助性,即提倡人与入之间要重义轻利、相亲相助,注重个人的义务並把它当作个人成为国民和获得法律保护的前提。民生史观奠定了孙中山法哲学的基础,並使他的法律正义观完全走出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个人权利和中国传统的、宗法家旆权利的狭小天地,而把维护国民全体的共同利益和安全规定为法律的本质和最高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要求三民主义国家必须以社会义务本位为立法的基本?

    1990年02期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4 ]
  • 副词“才”的语法组合功能、语义、语用考察

    史锡尧

    <正>副词“才”我们经常使用它,但是至今我们对它的理性认识还是很不够的。为了能准确地理解带副词“才”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更好地使用副词“才”组织句子,我们还需要对副词“才”的语法组合功能、语义和语用情况作进一步的全面考察。

    1990年02期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8 ] |[引用频次:50 ] |[下载次数:992 ]
  • 历史 现状 抉择——中国农村地权问题断想

    蒿峰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掀起了改革的大潮。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在全国迅速普及。人民公社时期“大呼隆”、“大锅饭”的旧体制被彻底打破,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然而,自一九八四年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出现徘徊。农业生产徘徊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打破徘徊局面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深入,就成为理论界和农村实际工作者思考的热点。有人认为:以土地集体所有、

    1990年02期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1 ]
  • 安禄山何时任平卢节度使?

    纪姜

    <正>《安禄山事迹》卷上载:“(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三月九日,加特进。时御史中丞张利贞为河北采访使,至平卢。禄山谄佞,善伺人情,曲事利贞,复以金帛遗其左右。利贞规朝,盛称禄山之美,遂授营州都督,充平卢军节度使,知左厢兵马使,度支、营田、水利、陆运使,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顺化州刺史”。《旧唐书》卷9《玄宗纪》载:开元二十九年七月,“幽州节度副使安禄山为营州刺史,充平卢军节度副使,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这类记载看起来似无疑问,其实不然。

    1990年02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8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2 ]
  • 《魏晋南北朝史探索》出版

    山子

    <正>反映郑欣教授三十年来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学术成就的《魏晋南北朝史探索》一书最近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32万字,由18篇文章组成,主要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关系、土地制度、赋税制度、门阀政治,兼及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农民起义等问题。对具有转折性的重要问题,如三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变革,魏晋之际土地赋税制度的

    1990年02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