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献记载中的昭君墓及相关问题Historical Records of Zhaojun's Tomb and Related Questions
王绍东;汤国娜;
摘要(Abstract):
王昭君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墓葬最多的女性。通过对历代文献和民间传说的梳理,目前能够找到十一座可以确定的昭君墓。这些昭君墓分布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山东等地。其中,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的昭君墓在历史记载中出现最早,代表性最强,关注度最高。实际上,王昭君在匈奴生活的时代,匈奴的单于庭及政治中心都在漠北,历史史料也没有昭君回葬汉地的记载,她葬于漠北地区的可能性更大。各地修筑的昭君墓,是对昭君出塞促进民族间友好往来事迹的一种赞扬、表彰的方式,体现了人民大众对昭君的喜爱、对和平的向往。昭君墓别名"青冢",其本义就是"绿色草原上的大墓"。"青冢"一词蕴含的文化意蕴,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接受和认同。
关键词(KeyWords): 王昭君;昭君出塞;昭君墓;青冢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维视角下内蒙古地区战国秦汉长城研究
作者(Author): 王绍东;汤国娜;
Email:
DOI: 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20.05.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崔明德:《和亲和亲文化和亲文化馆》,《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 ②林干、马骥:《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7页。
- (1)《通典》卷一百七十九《州郡九· 单于府》,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点校本,第5册,第4744-4745页。
- (2)民国《阳原县志》卷十五《金石》,《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26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影印本,第419页。
- (3)万历《马邑县志》上卷《杂附志》,民国二十五年(1936)石印本,第二十二页a。
- (4)民国《马邑县志》卷一《舆图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76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影印本,第61页。
- (5)光绪《定兴县志》卷十四《古迹志》,见《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第32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影印本,第367-368页。
- (6)民国《新城县志》卷二十三《识余》,《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152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影印本,第951页。
- (7)嘉靖《襄城县志》卷一《地理》,《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第4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影印本,第24页。
- (8)嘉靖《许州志》卷八《杂述》,《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第4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影印本,第480页。
- (9)乾隆《东明县志》卷一《舆地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513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影印本,第114页。
- (10)民国《东明县新志》卷五《经制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166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影印本,第268页。
- (11)嘉靖《山东通志》卷二十二《古迹》,明嘉靖十二年刻本,第十五页a。
- (12)雍正《神木县志》卷三《古迹·陵墓》,《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285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影印本,第232页。
- (13)刘洁:《昭君和亲文学景观的双重呈现——以昭君村、昭君墓、昭君庙为例》,《地方文化研究》2020年第1期。
- (14)《太平寰宇记》卷三十八《关西道十四》,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点校本,第2册,第806页。
- (15)《辽史》卷四十一《地理志五》,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第1册,第508页。
- (16)李慎儒:《辽史地理志考》卷五,见《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影印本,第8132页中栏。
- (17)李贤:《大明一统志》卷二十一《大同府·古迹》,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第330页。
- (18)正德《大同府志》卷四《陵墓》,明嘉靖两淮盐政采进本,第三页。
- (19)民国《归绥县志·舆地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10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影印本,第115页。
- (20)雍正《朔平府志》卷四《建置陵墓》,清雍正十一年刻本,第一百五页b。
- (21)忒莫勒、乌云格日勒等编:《奉使俄罗斯日记》,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74页。
- (22)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卷一《顺义王》,明万历刻本,第十五页a。
- (23)忒莫勒、乌云格日勒等编:《奉使俄罗斯日记》,第29页。
- (24)民国《阳原县志》卷十五《金石》,第419页。
- (25)绥远省通志馆编:《绥远通志稿》,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册,第320页。
- (26)民国《马邑县志》卷一《舆图志》,第61页。
- (27)光绪《定兴县志》卷十四《古迹志》,第368页。
- (28)孙利中:《青冢考》,《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61-171页。
- (29)郑凤岐、齐宏亮:《昭君坟茔今安在——王昭君葬在朔州市青钟村的几个证据》,《山西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A03版。
- (30)林干、马骥:《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第222页。
- (31)《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上》,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点校本,第11册,第3769-3770页。
- (32)《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上》,第11册,第3770页。
- (33)《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上》,第11册,第3770页。
- (34)《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传下》,第11册,第3801页。
- (35)《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传下》,第11册,第3801页。
- (36)潘玲、萨仁毕力格:《匈奴大型墓葬概述》,《草原文物》2015年第2期。
- (37)潘玲、萨仁毕力格:《匈奴大型墓葬概述》,《草原文物》2015年第2期。
- (38)潘玲、萨仁毕力格:《匈奴大型墓葬概述》,《草原文物》2015年第2期。
- (39)屈畅:《考古学家解密匈奴“龙城”猜想》,《新华网》2018年9月16日。
- (40)林干、马骥:《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第221页。
- (41)柳田国男:《传说论》,连湘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26页。
- (42)翦伯赞:《内蒙访古》,《人民日报》1962年12月13日。
- (43)《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一《王昌龄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点校本,第4册,第1436页。
- (44)《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三《李白三》,第5册,第1691页。
- (45)《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常建》,第4册,第1464页。
- (46)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十四《归州》,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影印本,第3册,第2472页。
- (47)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四《山西六·大同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点校本,第4册,第2018页。
- (48)《汉书》卷九六上《西域传上》,第12册,第3876页。
- (49)李慎儒:《辽史地理志考》卷五,见《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影印本,第8132页。
- (50)王应奎撰,王彬点校:《柳南随笔续笔》,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第144页。
- (51)张相文:《塞北纪行》,《南园丛稿》(民国丛书第五编第98册),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第19页。
- (52)韦岸:《青冢琐议》,《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 (53)崔迈农:《“青冢”新解》,《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1期。
- (54)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下册,第2467页。
- (55)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上册,第205页。
- (56)可永雪、余国钦编纂:《历代昭君文学作品集》第七编《散文》,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39页。
- (57)《全唐诗》卷二百三《杜甫十五》,第7册,第2511页。
- (58)陆德阳:《青冢之辨及其意象——兼论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的艺术特征》,《学术界》2015年第6期。
- (59)《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点校本,第10册,第2944页。
- (60)《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点校本,第9册,第2900页。
- (61)《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第10册,第2942页。
- (62)《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9册,第2879页。
- (63)《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第10册,第2941页。
- (64)《全唐诗》卷六〇二《汪遵》,第18册,第6961页。